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
——“重要建党基地与大别山精神”理论研讨会会议综述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11月16日至17日,河南省大别山精神研究会在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重要建党基地与大别山精神”理论研讨会,深入探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时代价值。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陈潭秋等亲自指导了这里的建党活动,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在党史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其作为革命摇篮和建党实践沃土的独特价值。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此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组织一直坚守在大别山,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吴杰明中将强调,鄂豫皖苏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重要枢纽,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深度融合的典范。其建党时间早、规模大,党员数量在全党占较大比重,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学习时报社原社长许宝健指出,河南不仅是经济大省,更是精神大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河南不仅为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别山精神等革命精神,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增添了独特光辉。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通过思想建党夯实理想信念,理论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兴党筑牢信仰之魂,制度治党提供体系化保障,从而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迈向新的高度。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何光耀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探讨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作为重要建党基地的科学性,阐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党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创造性经验,强调要进一步发挥重要建党基地积极作用,彰显其时代价值。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教授范晓春总结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党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启示,揭示了鄂豫皖作为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强调大别山革命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篇章,其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经验证明,党不仅是政治、军事上的领导核心,而且是思想信仰的灯塔,为大别山革命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围绕大别山区何以成为重要建党基地,部分专家学者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的早期传播,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对大别山区的建党指导,党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早期红色播种者、革命领路人的涌现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论证。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价值内涵。其核心内涵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指出,研究大别山精神需要从全局和历史维度出发,将“重要建党基地”“建党精神”与“大别山精神”作为整体统筹分析,深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传承规律。大别山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阶段革命实践的具体体现。通过梳理其形成脉络、核心要素和时代价值,构建科学化、体系化的表述框架。同时,以讲述红色故事为抓手,将革命历史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创新表达方式,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红旗文稿杂志社副社长严海波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在中国革命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视角,阐述了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的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河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吴宏亮从建党基地的基本特征出发,系统阐释了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他认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具有思想、组织、武装斗争和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信阳师范大学校长李俊认为,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历史同根、精神同源、价值同行和目标同向等四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建党基地的作用、人民军队的创建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作用和为中国革命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作用。阐明了大别山精神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革命年代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载体。与会专家提出,红色文化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结合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拓展其理论价值,在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过程中要结合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实践。
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任刘汉征认为,大别山精神铭刻着“坚守信念”的精神品质,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忠诚教育的鲜活资源,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高地;把大别山精神融入党性教育,能够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进而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对党的忠诚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级巡视员,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院长谷昌豪认为,要胸怀全局、善谋大势,才能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推动革命老区改革发展,就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为老区振兴增动力、添活力。河南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河南行政学院党组成员赵士红认为,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要以坚守信念为核心,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以胸怀全局为风格,不断提升系统思维;以团结奋进为根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勇当前锋为品质,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原主任牛安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杰,分别从红色文化研究方法论、大别山革命歌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不同角度,探讨大别山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