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三措并举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06   
分享到 :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办法》《达州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持续加强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

加强遗址保护,夯实红色资源“存量”。持续开展革命遗迹、遗址普查,加强修缮保护。一是盘清红色家底。通过查阅对比资料、广泛座谈走访掌握全县红色遗址基本情况,深入全县37个乡镇实地勘查,完成了全县140余处红色资源普查登记、图片拍摄、资料梳理,转化图照420张、梳理资料10万余字。二是申报文保单位。主动对接文保部门,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成功将县内红色文化资源点申报更高级别的文保单位或遗址名录,宏文校工字楼、红33军政治部旧址被列入达州市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存。三是推进文物保护。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红色文物纳入全县文物保护巡查名录,与乡镇签订日常看护安全责任书,落实专人看护,打通了全县红色遗址遗迹安全巡查全覆盖“最后一公里”。同时采取“互联网+”模式,将红色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延伸式宣传。

讲好革命故事,用活红色资源“现量”。创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和研学课程,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强化专题研究。立足宣汉现有资源,结合县委中心工作,完成《宣汉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课题申报,被县社科联立项。二是深化红色宣讲。常态化开办宣汉县红色文化大讲堂,深入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进行党史宣讲。今年,已开展党史宣教40余场。三是打造精品研学路线。围绕“利用红色资源、做优红色产业、带动产业兴旺”发展思路,科学规划王维舟纪念馆、红三十三军纪念馆、江口湖、宏文校工字楼、清溪红色旅游特色小镇研学环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四是推动“党史+文旅创”深度融合。5月,在普光镇杏树村开展“宣汉县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暨普光镇第五届巴山红杏采摘节启动仪式”,组织红色系列活动,绘制党史文化墙,培训红色讲解员、规划红色旅游路线,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能量。

坚持守正创新,发展红色资源“增量”。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一是精心编写党史普及读物。编印《红色杏树》《宣汉红色歌谣》《君塘英烈故事》等党史学习专题读物,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乡土教材。二是广泛开展交流学习。先后到重庆长寿、垫江、梁平,四川万源、通江等地实地考察,系统梳理研究川东游击军和红33军发展历程,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撰写《宏文校的新声》《下川东的烽火》《大山坪的秘密》等文章11篇,在《达州日报》连续刊载。三是大力推进党史融合发展。3月,联合重庆开州区党史研究中心、开江县史志中心签订《“万达开”川渝地区党史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围绕杨柳关战场遗址进行联合调研,撰写完成《红色杨柳关党史融合发展研究》。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