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优良作风

作者: 高钰    发布时间:2025-07-03   
分享到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为新时代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官僚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它破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侵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历史上,老一辈革命家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作风,与之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这种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斗争精神,为新时代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小切口带来大变化,小切口促成大变局。党中央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习仲勋同志出身贫苦,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强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服务群众中赢得群众,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同志与群众有着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他见到群众,都会亲切打招呼;碰见有老乡的脚受伤了,他二话不说就背送回家;群众娶媳妇需要写对联,他立即挥毫写下五副对联。20世纪40年代初,党组织给习仲勋同志的鉴定中有这么一段话:“习仲勋是关中分区特委书记、专员及部队的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关中的党政军民,坚持保卫边区和建设新关中,曾获得显著成绩。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习仲勋同志始终心怀一颗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戒慎恐惧”,谨慎从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周恩来同志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始终用“戒慎恐惧”的思想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1943年,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作报告而撰写的《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中明确提出:“领导者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要戒慎恐惧地工作。”此后,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反复警示自己、告诫他人:“办事不能急躁,不能草率,必须谨慎从事”“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以后他又多次强调,决策一切当从多方考虑,经过集体商决而后行。周恩来同志崇尚“临事而惧”的精神,体现在他始终保持一丝不苟、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拒腐防变,廉洁自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四风”是腐败滋长的温床,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相互交织。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陈云同志是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坚决避免贪污腐化的典范。陈云同志不收礼,在党内是有口皆碑的。他经常说:“很多人送礼是为了有求于我,我若收下,以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有一年秋天,有两位领导到陈云同志的住所汇报工作,顺便带来了当地产的两盒葡萄。当他们起身告辞时,陈云同志坚持让他们把葡萄带走。陈云同志严肃地说,我是中央纪委书记,不能收。他们解释说,这不是送礼,只是请他尝尝。陈云同志果真就尝了10颗,并说这叫“十全十美”,剩下的葡萄请他们带回去。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官僚主义背后往往是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邓小平同志向来是以实事求是而为人们称颂。1961年4月,邓小平同志到北京近郊的顺义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村人民公社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在顺义调研的15天时间里,他揭开了食堂问题的盖子,发现食堂存在粮食、人力浪费等问题,群众意见很大。4月15日,邓小平同志在北小营召开的群众座谈会上指出:“吃食堂光荣,不吃食堂也光荣。吃不吃食堂要由群众决定。”在桑园村召开的社队干部会上又进一步强调:“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以前不管是中央哪个文件上说的,也不管是哪个领导说的,都以我现在说的为准,根据群众的意见,决定食堂的去留。”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他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干部群众的心。

虚心接受人民群众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就像毛泽东同志当年说的:“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今日听来依然振聋发聩。毛泽东同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40年后,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和日军的“扫荡”,延安的机关和部队在物质生活上遇到极大困难。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确保革命政权运转与军事斗争开展,部分地区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顾群众实际困难,出现执行偏差,让部分群众产生了不满。毛泽东同志知道此事后指出,群众的意见正反映了我们工作上有毛病,要允许人家讲话。人家说救国公粮太重,这是实际情况。1940年以来,人民的负担是加重了。人家说共产党的经是好经,让歪嘴和尚念歪了,说明他是拥护共产党的,但对我们的工作和作风有意见。这件事令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的良好作风。

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实践前后相继,思想一脉相承。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反对官僚主义,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鲜明群众立场、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作风建设抓下去,把管党治党“金色名片”擦光擦亮,在新征程上书写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