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刘金祥    发布时间:2025-07-31   
分享到 :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和信念的鲜活教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体中华儿女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众志成城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今天,我们站在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始终保持赶考在路上的历史清醒,把我们党的红色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以红色资源涵养清风正气,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作为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之一,红色在华夏先民的眼中是太阳与火焰的颜色,深受中华民族所喜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红色的追求与热爱,红色始终主导着人们的情感认知和精神生活,可以说是国家庆典的喜庆之色,是百姓欢乐的喜悦之色,是民族奋发的信仰之色。红色不仅是国人自古以来独特的人文“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亮的精神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能够让广大党员干部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干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红色传承史;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赓续史。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不仅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精神标识。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不凡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知往鉴今,只有不忘来路,才能走好前路。我们要从这些红色资源中汲取斗志与力量,笃定信仰与信念,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种子在全体中华儿女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资源是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100多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天辟地、经天纬地,中国历史在红船上开启了全新的篇章,红色也成为中国革命的见证。从嘉兴、南昌、井冈山,到遵义、延安、西柏坡……一个个革命圣地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被历史而深深地铭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悉心向往和倾情尊崇的神圣殿堂。从董存瑞到黄继光,从张思德到雷锋,从李向群到王伟,从杜富国到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员用真诚奉献甚至光荣牺牲,书写着对信仰对真理的坚守,诠释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他们的事迹永载红色史册,他们的精神将镌刻在红色的旗帜上。从南湖红船到渡江第一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件件革命文物,见证着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铿锵足音。

百年党史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红色弦歌。我们回望一段段过往历程,就是为了更好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激励全体党员继往开来、开拓前进。要通过红色资源补足精神之钙,持续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通过红色资源厚植家国情怀,做到听党话、跟党走,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要通过红色资源锤炼党性修养,常态化开展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锤炼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始终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要通过红色资源加强党史教育,学习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着眼未来,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着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不仅包括重要的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及场所,还包括重要的档案文献、影像资料等;不仅包括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英雄事迹等,也包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口述历史、红色地名等各类资源。这些宝贵资源是革命先烈热血与奋斗的烙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不断深入研究与挖掘,结合时代要求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有助于我们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引导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足迹遍布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今,我们更有责任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更加需要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要系统梳理本地红色资源脉络,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对现有红色印迹做到科学保护,把红色历史完整传承下来;要创新打造精品展陈,维护保持红色资源特有的历史风貌,对配套设施进行优化提升,在最大限度保持历史真实性基础上,持续增强红色资源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讲好红色故事,让每处红色印迹都成为鲜活生动的党史课堂、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