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蕴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及时跟进当今中国的文化需求,敏锐把握人类文明更新发展的时代大势,深刻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逐步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迷思陋见,历史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文化建构的新境界,成为领航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光辉旗帜。
蕴含科学的真理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实践需求,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这一思想不仅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更通过其内含的科学内涵和真理价值,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本质规律。
以原创性和标识性概念揭示文化发展的本质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提出“两个结合”“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立场”“文化格局”“文化思维”“文化使命”“文化主体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的文化生命体”等原创性标识性概念,创造性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概念体系的崭新范畴,以宏阔的历史纵深和文明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性认识。这一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应用于文化领域,系统阐释了文化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及其全面进步中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强调文化对人的主体性塑造作用,以此突破了西方文化理论中“文化工具论”的局限,进一步打破了西方文化霸权的话语体系。
以科学性和指导性赋予文化建设以现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引领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重大意义、使命任务及实践指向的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我们党在新征程上的文化旗帜,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十四个强调”,涵盖了从坚定文化自信到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从理论武装、舆论引导到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等,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实践路径。同时,还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之中,不仅为法律赋予了道德内涵,更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得以生根发芽。
以创新性和前瞻性指明文明传承的正确道路。中华文脉是指中华文明起源与演进的脉络,丰富多样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是文脉的载体,其蕴含着弥足珍贵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文化基石。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强调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特质,提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论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文化支撑。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文化主体性的当代重构。凭借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性把握,中华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成功避免了断裂危机,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构建,更让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前沿。
彰显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根本问题,具有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基础和坚实实践基础,蕴含着宏阔历史视野、深远战略考量,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等鲜明特点,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全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聚焦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不断迸发出蓬勃生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显著历史性成就,使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根本遵循。文化始终引领着时代风气之先,是创新需求最为迫切的关键领域。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和伟大祖国鼓与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旨在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从而充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文化滋养。
为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注入强大精神势能。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开宗明义,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多层次文明对话机制,将文化主体性转化为现实行动,以“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回应“文明冲突论”,携手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依托“世界中国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平台,推动中外思想界深度对话;通过“欢乐春节”“丝路书香”等品牌活动,以音乐、舞蹈、影视等载体传递文化情感;将“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等理念融入全球治理实践。我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该倡议主张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共存和交流互鉴,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并被视为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文化方案。
充盈博大的文化情怀
伟大情怀孕育伟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卓越的文化修养,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充盈博大的文化情怀。这一情怀既植根于五千年文明沃土,又面向人类共同命运,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熔铸文化主体性,引领中华文化在守正创新中实现精神独立与实践升华。
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得以强调。从“两个结合”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出他本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深厚的文化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不仅广泛涉猎《诗经》、《论语》、唐诗宋词以及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等经典著作,还在众多重要讲话中引用这些古代经典名句,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文化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在治国理政中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韬略。在对革命文化的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熟知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组织机构和英雄人物,为全党生动讲述革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修养,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厚滋养。
强烈的文化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出强烈的文化担当。在国内,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促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精心创作一批彰显时代特色、映照人民奋斗历程的文艺精品。在国际上,他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的担当精神。
展现鲜明的实践品格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时代之需而生,它解答时代课题、直面现实难题、着眼未来发展,彰显出鲜明的实践导向和实践品格。
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此期间,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推动了文化自信的增强,还促进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完善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健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的创新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信仰信念愈发坚定,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发展路径愈发明朗。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业态势头强劲;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提高,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直面现实挑战,着眼于解决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领域面临着“西方中心论”、“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极端化、数字时代文化同质化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相互交织,对文化多样性、民族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构成系统性威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关注“文化能促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这一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着力发挥文化的凝聚力与号召力,有力巩固、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聚焦未来发展,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指南。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在尊重人类文明不同特性的基础上,融各国文明之优长而创造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已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的界限,展现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就需要我们“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沿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不懈探讨,为引领世界文明进步潮流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持续推进、常学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坚持原原本本、深入系统学,结合实际、聚焦重点学,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进一步感悟这一思想所蕴含的实践伟力,从而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