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矢志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矢志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曲青山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大会现场,《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经典歌曲连唱,让人们重温抗战历史、感悟抗战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历史告诫我们,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大意义。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来的,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亿万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
一、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它不仅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构成,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历史价值和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段悲壮历史,也是唤醒民族意识、凝聚民族意志、升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壮阔进程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捍卫人类正义、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白刃格斗英雄连”……我国首次在阅兵中以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战旗方队受阅。80面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功勋荣誉战旗,镌刻着忠诚与信仰,矗立起精神丰碑。图为战旗方队接受检阅。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摄
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生死决战中,积贫积弱的中国何以能够战胜当时世界上“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的日本?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精神的力量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根源于物质世界,又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逐渐觉醒、民族精神不断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毛泽东同志曾评价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最前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勇敢地投身于神圣的民族解放事业之中,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谱写出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的,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今天,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正以势不可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同时,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新征程上,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激流险滩,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必胜信心,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密码
伟大抗战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唤醒了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勇赴国难、浴血奋战,汇聚起气壮山河、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密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著称于世。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蓄谋灭亡中国,先后制造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直至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中国人民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誓言响彻中华大地。中国抗日的社会动员之广泛,抗日力量的战斗意志之顽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密云县的“英雄母亲”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邓玉芬送孩子上前线时叮嘱他们:“记住,咱们是中国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吉鸿昌临刑前写下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大义凛然地喊出:“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赵一曼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屠刀,毫无畏惧,坚贞不屈,临刑前写下遗书,告诉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5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全校开学典礼上向师生们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极大振奋了全校师生的爱国斗志。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正是抱有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一页。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气节,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以极其残暴的手段对待中国人民,妄图以屠杀和死亡压中国人民屈服。面对侵略者的屠刀,华夏儿女奋起抗争,以崇高的民族气节,张扬了中华民族的血性,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杨靖宇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坚定信念,为抗击日寇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当他的遗体被残忍地解剖时,胃里除了枯草、树皮和棉絮以外,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国画大师齐白石坚守节操,不事敌伪,曾赋诗“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表达自己宁可饿死,也决不取悦敌人、卖国求荣的决心。当时,一切觉醒了的中国人都意识到,唯有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最后胜利,中华民族才能生存、国家才有希望,因而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洪流,表现出“做中国人”的凛然正气。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刚强品格,正是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至暗时刻成为巨大的潜在能量,激励无数中国人顽强抗争。
2025年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整场晚会将历史时空、艺术时空、情感时空交织融合,深情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风貌。图为演出结束时,全场共同高唱《歌唱祖国》。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对势力强大、穷凶极恶、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抱着“争着死,抢着死”的坚定意志,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壮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3500万人以上,约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1/3。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的鲜明气质,正是这种豪迈的英雄气概,使中国人民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之所以屡经挫折而不败,屡受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是一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双方国力对比极为悬殊。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1937年,日本年工业产值是60亿美元,中国为13.6亿美元;日本年钢铁产量是580万吨,中国为4万吨;日本年产飞机数是1580架,中国几乎为零……然而,中国人民并未屈服于敌人,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战争多么残酷、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未动摇光复河山的坚定决心。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决心和意志的具体表达。全民族抗战初期,国内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面对这种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科学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得出“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正确结论,为坚持全民族抗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必胜信念是中华民族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坚定的必胜信念,使中国人民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能够始终坚持长期抗战,决不妥协、决不投降。
三、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历史却从未走远,伟大抗战精神已化作不朽的丰碑,永恒矗立在中华大地。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伟大抗战精神,把这一精神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全党的团结,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不断增进同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团结带领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深刻指出:“抗日战争是要赶走帝国主义,变旧中国为新中国,必须动员全中国人民,统统发扬其抗日的自觉的能动性,才能达到目的。”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伟力被极大激发出来,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演绎出“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全民抗战场景,将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奋进力量,万众一心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场战争的胜利是靠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赢得的。在凶残暴虐、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面前,中国人民以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雄浑篇章。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抗争,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历史充分证明,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自觉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必须捍卫和平与正义。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既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野蛮侵犯,也是对世界和平与正义的狂妄挑战,更是对人类生命和尊严的粗暴践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是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主权而战,也是为人类社会始终坚守的正义而战、为全世界追求的和平而战。同时,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用多种形式给予中国人民宝贵援助和支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旗帜上,凝结着各国友人的血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熔铸着中国人民的卓越功勋。历史充分证明,正义、光明、进步必将战胜邪恶、黑暗、反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世界人民一道,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来源:《求是》202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