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烽火中为民族立言

作者:本报记者 吴娜 李苑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

新华书店发祥地旧址 资料图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思想领域,“亡国论”与“速胜论”交织弥漫。人们期盼着能有一种正确的思想团结民众,引领抗战。

陕北延安,成为全民抗战的精神灯塔与思想策源地。

1937年4月,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关怀下,“新华书局”成立,负责我党理论刊物《解放》及其他重要书刊的出版发行工作。当年10月,“新华书局”易名“新华书店”,其办公地点就设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的两孔天然石窟里。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论持久战》长篇演讲。演讲稿全文约5万字,120小节,详细论述了21个问题,明确指出抗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将这部战略宏文及时、准确印制成书,成为延安出版人的紧迫任务。

青年排字工万启盈和工友们接到任务后,在排版车间日夜奋战。为防备日寇空袭,他们只能将排好的版框转移至防空洞内工作。在煤油灯昏暗的光线下,排版员小心翼翼地拣字、排版,校对员一丝不苟地认真核对。毛泽东为单行本亲笔题写了扉页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两个月后,封面为浅黄色、竖向题名“论持久战”、左下方署“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单行本,由延安解放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书籍一问世,立刻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引发强烈反响。很快,《论持久战》发行到了汉口、重庆、桂林、西安等地,不同版本层出不穷。

《论持久战》的出版,驱散了人们心头的迷雾,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必胜信念。万启盈后来回忆,亲手排印这部著作是他延安岁月中最为自豪的经历之一。

红色出版机构立即成为日寇的重点攻击目标。1938年11月20日,日寇飞机空袭延安,将炸弹投向延安新华书店门市部,爆炸声接连响起,黑烟滚滚,场面惨烈。据时任延安市市长高朗亭回忆:“书店门前伤亡惨重!”

但是,书店没有倒下。新华书店搬回原来的那两个小石窟中,员工们继续加班加点工作。

1939年9月1日,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新华书店”牌匾。此时的新华书店,已建立起发行、邮购、栈务等完整体系,他们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列宁选集》《抗日战争丛书》《大众哲学》等重点书刊,发行至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甘肃、四川、湖北、江苏、上海等十几个省市,影响扩展到国统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

艰苦岁月中,红色出版,始终面临着一个难题——缺纸。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曾在《续西行漫记》中感叹:“哪怕一张最普通的纸都是最奢侈的东西。”随着机关、学校纷纷设立,用纸日趋紧张。最困难时,医生用桦树皮开方,学生以树皮做笔记本、出墙报。干部每人每月仅配给5张纸。

但困难拦不住红色出版人。中央印刷厂的同志就地取材,尝试用马兰草造纸。这种草纸一面光洁、一面粗涩,印刷效果起初并不好。但他们一遍遍改良工艺,最终成功印出清晰可读的书页。

时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的谢觉哉题词赞道:“马兰纸虽粗,印出马列篇;清凉万佛洞,印刷很安全。”

书印出来了,还要送得出去。党中央明确指示:“要把运输文化食粮看得比运输被服弹药还重要。”新华书店员工们想尽办法,力争以最快速度把最新印出的红色书刊送往全国。他们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协助下设立中转站,再以人背驴驮的方式,带着书刊穿越条条封锁线。烽火中,他们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时时提防敌人的围堵,他们是发行员,更是战士,每次出发,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发行员霍进礼等同志,就是在运送书刊途中遭伏击牺牲的。

不断壮大的红色出版凝聚起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和出版人。

历史学家范文澜就是在延安的一孔窑洞里,撰写、校对《中国通史简编》书稿的。窗外敌机轰鸣,他却对助手笑道:“日本人炸得了我们的纸张,炸不垮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立言的决心!”这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山之作,最初仅计划编写15万字,但范文澜在写作中深感篇幅不足,两次托人请示毛泽东扩大篇幅,最终毛泽东挥毫批复:放手去写,不必受字数限制!

《中国通史简编》上册和中册于1941年、1942年相继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这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其出版引起了轰动。毛泽东赞誉“这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也拿出了科学的著作了”。

据粗略统计,抗战期间,延安各类出版机构共出版报刊20余种、书籍400多种,涵盖马列经典、领袖著作、党史、文艺、哲学、宣传品与通俗读物等。其中,张仲实译就的《费尔巴哈论》、柯柏年翻译的《论战斗的唯物论底意义》、艾思奇精心翻译的《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何锡麟译出的《〈资本论〉提纲》、王实味编译的《价值、价格与利润》、焦敏之翻译的《恩格斯军事论文选集》、周扬编纂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以及戈宝权翻译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等著作,不仅成为当时重要的舆论宣传武器,亦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如今,在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延安解放社版马列著作中,仍可见毛泽东亲笔签名的《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马恩论艺术》,以及周恩来签名的《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珍贵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以新华书店图书出版机构人员和解放社出版资源为基础,重建人民出版社,明确其为“国家首要的出版机关”。

…………

抗战胜利80年后的今天,“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走进延安清凉山。

延河水静静地流着,秋风吹醉了满山茂密的植被。一面陡立的石壁前,新华书店的原址,巍巍矗立着,成为清凉山上的红色文化景点。万佛洞前石阶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岩壁上凿痕依旧,仿佛仍回荡着印刷机的声响。

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于今年4月对旧址进行修缮,协会秘书处主任相盼志愿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解。展区内,最早的《论持久战》单行本、已经泛黄的《大众哲学》《中国通史简编》和众多马列译著,仿佛向人们述说着昔日抗日军民坚定的思想信念和不懈的精神追求。

“当时的延安非常艰苦,但出版人坚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思想就能打破封锁,真理终会照亮山河。”面对参观者,相盼的声音有些激动。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不觉,夜幕已经降临,夜空里传来抒情的《延安颂》的旋律,来书店参观的人仍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 吴娜 李苑)

(来源:《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