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启示的伟大真理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今天,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十字路口,我们共同回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程,探究反对强权独霸、共护和平安宁的经验智慧,共担大义、笃行大道,对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共创更加美好未来,具有重大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深刻启示,高度概括为“三个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9月3日,在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时,习近平主席又强调指出:“历史告诫我们,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这“三个必胜”,深刻把握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生动阐释了“正义的事业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历史必然,充分彰显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的历史主动,科学揭示了“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的制胜逻辑,为世界各国应对变局与乱局、化解危机与挑衅、平息动荡与冲突注入了强大信心动力,给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中国答案,昭示了光明未来。
一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纪念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首先必须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和霸凌行径。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不仅事关历史记忆、历史认知、历史叙事,而且关乎公平正义,关乎人类良知,关乎文明进步。
只有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才能捍卫历史正义。战争是政治另一种形式的继续。判定战争正义与否,关键看战争的政治目的。总结战争教训,绝不能脱离政治、无视正义。当前,在认识二战根源、性质等问题上,存在着一种“去政治化”的错误倾向:只总结战场作战的成败,而不总结爆发战争的教训;只分析战败的军事原因,而不深究发动战争的政治责任;个别国家只承认“终战”、不承认“战败”,突出核爆“受害者”角色,淡化战争“加害者”罪行。这些实质上是在刻意回避战争性质、侵略罪责、历史教训等大是大非问题,妄图模糊侵略与反侵略的界限。对这些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修正主义的表现,必须高度警惕、坚决驳斥。脱离战争的政治目的,歪曲历史的真实面目,就军事谈军事,就历史谈历史,必然会销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认知。站不到正确的政治高度,就打不破历史恶性循环的“怪圈”。
只有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才能信守和平承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德意日法西斯践踏人权、发动战争、破坏文明秩序,罪行罄竹难书。日军杀人屠城,灭绝人性;德国纳粹推行种族灭绝,工业化“杀人流水线”,骇人听闻;细菌战、毒气战荼毒生灵,令人发指;731部队的人体活体试验,惨无人道。对于侵略者的罪行,历史早已作出定论。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早已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战后,有的国家虽制定了“和平宪法”,对世界人民作出了和平承诺,却违背诺言,屡屡粉饰美化侵略战争,有意淡化其犯下的滔天罪行,甚至还有势力图谋推动“修宪正名”。这种选择性操弄记忆的行径、视法律为儿戏的做法,与正确二战史观背道而驰。唯有正确对待而不是蓄意歪曲历史,才能真正早日卸下历史包袱。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发表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声明,强调反人类罪行将永远不会被忘记!无视历史教训,必将导致严重后果!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是自欺欺人!
只有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才能通过人民鉴定。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皆由人民书写,人民是历史最好的鉴定人。个别国家抛出“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战争”的逆天言论,甚至提出双方士兵在硫磺岛战役中的“勇敢精神”和“英勇事迹”“永垂不朽”。这简直是把正义与邪恶混为一谈,暴露出一些政客妄图重构二战历史叙事的极端危险倾向。这种混淆是非的行径,是对历史的嘲弄,自然只会遭到广大民众的一片反对,被谴责为“是在羞辱自己牺牲在太平洋战场的父辈”。史观不正,必受祸殃。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各国人民也绝对不会答应!
二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过程最为曲折、胜利最为艰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取得的伟大胜利,孕育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农业国家与高度工业化对手之间的战争。当时,双方国力军力差距极为悬殊,日本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时,钢铁产量为580万吨,而中国仅4万吨。但力量对比不仅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更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抗日战争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团结的巩固、民族精神的升华。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抱定必死之心,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历史证明,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面对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担当起“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政治领导作用。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最早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最快作出全国危急的判断,最先举起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最为清晰地作出了持久战的战略设计,始终有力引领抗日战争前进的方向,始终牢牢掌握战争主动权,为坚持抗战到底、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思想,引领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成就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日战争中,面对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共同抗日的战略局面。敌后抗日军民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出一整套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抗战期间,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抗战,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谱写了以弱胜强的雄伟史诗,彰显了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构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把从事战争的信念,建立在“争取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苏联、美国、英国、朝鲜、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长期牵制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有力遏止了日军北攻苏联,迟滞了日军南下作战,发挥了阻断德日会师中东、支撑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全局枢纽作用,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留下的上述宝贵经验,其精髓就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个必胜”的伟大真理,必将有力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对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也必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和平还是战争?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面对何去何从的战略抉择,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答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积极从二战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始终坚定“正义必胜”的信念。中国古人讲:“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意思是说,用正义讨伐不义,就像决开江河之水去浇灭小小的火把,就像在深渊的旁边,挤推一个摇摇欲坠的人,其成功是必然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充分证明,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逆历史潮流而动者必然失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大成果,就是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确保了战后总体和平的基本格局,支撑了世界的长期稳定与繁荣。确保国际公平正义,必须有一个公正合理、平等有序的国际秩序。当前,个别大国热衷于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造成严重冲击。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一要巩固,二要发展,关键看构建一个“为谁服务”的秩序:是服务于“本国优先”,搞“合则用,不合则弃”,为霸权霸凌背书;还是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顺应世界多极化潮流,回应全球南方正义呼声?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破解国际安全难题,确保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我们坚信,各国人民都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中国也必将统一。这是正义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始终坚定“和平必胜”的信念。和平是需要争取的,也是需要捍卫的。坚持和平必胜,就必须坚持以斗争求和平,必须与一切纵容战争、挑唆矛盾、制造对立、挑起冲突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是破坏世界和平的最大乱源。个别国家重拾冷战思维,挑起恶意竞争,大搞零和博弈。世界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跳进自己挖下的“陷阱”。竞争本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为了争夺权力恶性竞争甚至兵戎相见,就会带来灾难性危机。我们不要忘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前的那段铭言:“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我们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深入思考大国正确相处之道,是坚持平等相待、实现和平共处,还是胁迫别国选边站队、制造阵营对抗?是搞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还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选择在我们手中,责任在我们肩上。《孙子》讲:“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当今世界各国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只有同舟共济,共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的阳光才会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阔步强军新征程,有决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始终坚定“人民必胜”的信念。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时强调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只要世界人民在心灵中坚定了和平理念、扬起了和平风帆,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坚持人民必胜,就是要尊重各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唤起人们共建人类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
中国古人讲:“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只有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现在,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满怀信心豪情,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绝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有的国家为服务利益集团,把自己的“家规”强加于人,以关税为武器,肆意挑起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大搞经济胁迫、科技霸凌,挑起民意对立、破坏民生福祉,最终只会损害包括本国人民利益在内的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毫无疑问,如果人民不赞成、不满意、不答应,任何人都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化学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细菌战,已经敲响了科技滥用的警钟。当前,人类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智能科技、生物科技等加速创新,也带来一些有违人类道义、战争伦理的问题。无人自主武器大量应用,潜藏着脱离人的控制、机器屠杀生命的风险;生物科技滥用,就会颠覆人类伦理道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负责任地加强科技协同共治,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造福人类。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我们要始终铭记正义的信念不可动摇、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战胜的历史信念,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贡献更多才智和力量。
作者:凌焕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上将政治委员)
(本文即将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2025年第5期,注释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