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努力 接续奋斗

作者: 付高生 邱辉    发布时间:2025-11-06   
分享到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贯穿社会主义思想史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现实的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发展到高级形态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梯式递进过程。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人类社会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及其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分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指出“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并强调“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他们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的历史更替。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大胆预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其结果就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发展过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共产党宣言》勾勒出这个过程的演进图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然后利用这种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概括出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强调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他描绘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一,“在历史上必然会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殊时期或特殊阶段”,这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其二,通常称为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是“在经济上还不可能完全成熟”的阶段;其三,“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是“所有的人都学会了管理,都来实际地独立地管理社会生产”的阶段。在《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只有完全取得胜利以后,才会生长出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相关论述表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是一项需要分阶段推进的伟大事业,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毛泽东认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过程,将经历“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邓小平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并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捍卫、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等重大论断,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时代坐标,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重要论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阶梯式递进具有丰富多维的意蕴:从时间维度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实践维度看,从“一五”到“十五五”,一个又一个五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向势不可挡的复兴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引领航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伟大实践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深刻经验总结和战略前景规划,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委党校 景德镇市委党校)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