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先于人而产生的客观存在,人类在同自然界的互动过程中生产、生活、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从劳动的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而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要在平等原则基础上进行才能有利于人类及其后代发展。如果人类在物质变换中无视这种平等原则,不尊重自然规律,那么“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将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工业化过程中人类无视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的行径进行了批评。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演说指出:“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1868年3月25日,他在给恩格斯的书信中,就当时的土地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耕作的最初影响是有益的,但是,由于砍伐树木等等,最后会使土地荒芜”,警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破坏自然资源。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及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强调:“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他在《伍珀河谷来信》中描绘了伍珀河谷的污染场景:“这条狭窄的河流泛着红色波浪,时而急速时而缓慢地流过烟雾弥漫的工厂厂房和堆满棉纱的漂白工厂……”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与自然相对立使得“许多地区的土地也变贫瘠了,这种土地贫瘠的状况至少要延续一代人之久”。
基于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要摒弃以征服者的姿态对待自然。恩格斯发出警告:“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论述,深刻表明人类作为生物长期演化的最新阶段,既处于自然生命史十几亿年进化产生的生命秩序之中,又是生态系统网络的重要一环。这些重要论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文明建设意在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诫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善待自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关注人与自然关系。毛泽东强调:“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邓小平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探索永不停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国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书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