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国际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推动国际社会全面准确理解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11月7日下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新华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新华社总编辑、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吕岩松主持开幕式。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驻华使节、智库专家、媒体记者等中外嘉宾参加论坛。

论坛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聚焦“承前启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合作共赢新局面”三个议题进行研讨交流,15位国内外智库专家、驻华使节和媒体代表作大会发言。会上,两家单位联合撰写的智库报告《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面向全球发布。
一、开幕致辞权威阐释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指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规划做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要成果,是指导“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坚持党的领导,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宏愿。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世界展现了未来五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读懂“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窗口。在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科学判断时与势,于关键处行棋落子,一系列科学部署,紧密衔接、相互支撑,各居其要、完整统一,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运用经济政策的能力更加完善、系统集成的思维更加成熟、统筹兼顾的考量更加自觉、立短谋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傅华同志介绍了《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智库报告基本情况。
二、主旨发言聚焦二十届四中全会重要议题作出全面阐释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副理事长黄一兵,新华社副总编辑、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任卫东,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副部长级)、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王均伟,分别主持“承前启后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合作共赢新局面”三个议题研讨并作主旨发言。
黄一兵同志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正是在这一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我们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首先需要理解和把握“十五五”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
任卫东同志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十五五”规划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十五五”规划建议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论与方法论体系,其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将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细化为12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与“六个坚持”的原则遵循。六项必须遵循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构成了规划实施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这六项原则相互衔接,有机统一,既延续了我国发展的经验传承,又立足新变局,做出战略调试,为“十五五”时期实现确定性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王均伟同志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表明,中国的发展不是自己的独角戏,而是与世界各国发展的大合唱。“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表明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中国将坚持开放合作,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与世界各国共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发展、安全、治理、文明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展望“十五五”,中国将为全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共创美好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落实更多的实际行动。
三、智库专家、驻华使节和媒体代表围绕二十届四中全会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开展深入研讨
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Alberto Blanco Silva),北马其顿驻华大使萨什科·纳塞夫(Sashko Nasev),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Anna Malindog-Uy),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王雪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馆长许先春、第四研究部原主任崔友平、阿拉伯文专家叶海亚(Yahia Mustafa Mohamed Ahmed)、俄文专家叶列娜(Kazanina Elena),新华社研究院副院长崔峰、研究员李劲锋,分别作研讨发言。
与会国内外智库专家积极评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它一头连接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辉煌成就,另一头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直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前景。因此,“十五五”规划在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上,与“十四五”规划的理念和思路保持了连续性,又准确把握未来五年发展大势,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与会国内外智库专家深入交流“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一致认为,“十五五”时期作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攻坚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建议》明确了六项必须遵循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原则,构成了“十五五”规划实施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世界是多彩的,检验任何一种模式成败得失的标准,最终在于实践。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唯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拥护,才能聚起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磅礴伟力。
与会国内外智库专家满怀憧憬“十五五”时期将实现的合作共赢新局面,一致认为,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充分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合作促共赢。《建议》强调了中国式开放合作共赢的属性,与个别国家大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不同,中国不仅发展自身还要造福世界。中国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包括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交流互鉴,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四、论坛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论坛获得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会议举办一周后,围绕论坛及智库报告发布,共以文字、图片及融媒体报道形式播发30余条多语种稿件,总采用媒体近2000家,在新华社客户端总浏览量超2000万次。新华社海媒网红工作室转发活动消息,在推特平台浏览量超7万。境外媒体也积极报道此次论坛,MSN日本网站、日本livedoor网站、印尼安塔拉通讯社、韩国内外新闻通讯网站、土耳其新闻网、德国《欧洲时报》、意大利新闻网等30余家国际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部分稿件还在MSN日本网站等平台首页首屏大图、头条区等显著位置展示。本次论坛邀请来自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66个国家的70余名媒体记者现场到会并与专家交流互动,包括布基纳法索法索网、贝宁《民族报》、刚果(金)《精英论坛报》等多家媒体积极报道活动情况。
论坛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主办单位在会前与北马其顿大使萨什科·纳塞夫联络时,他表示四中全会后就希望有机会能够听到权威解读,并与中方专家进行交流,厘清全会精神的关键要义。在聆听我与会专家学者权威解读后,他在作交流发言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且能够让世界有机会享受一个繁荣的世界。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让增长的成果得到广泛共享,这意味着为女性、农村社区和边缘群体创造参与国家经济生活的机会。塞浦路斯驻华大使弗朗西斯·拉尼都也认为“红厅论坛”召开及时、意义重大。她一直关注并研究二十届四中全会,认为本次论坛的议题设置对于深入了解全会精神有很大帮助,对塞浦路斯和全球其他国家都是如此。

论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与新华社研究院联合承办。论坛现场提供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牵头翻译、新华社公开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英文、俄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德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老挝文和越南文等10个语种权威译文版本,以及《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擘画》智库报告中文、英文版,均受到与会各国使节和外国记者的欢迎和关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