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以笔为剑 心向光明

作者:聂震宁    发布时间:2025-11-28   
分享到 :

从2011年到2023年,我在韬奋基金会担任理事长12年整。12年里,每一回走进北京沙滩后街55号院基金会办公楼,在通道的尽头,我总要瞻仰那座迎面而立的韬奋先生(1895—1944)半身塑像。

办公楼的通道有点深,光线昏暗,古铜色的塑像好似被阴郁氛围包围,一如先生历经的数十年风雨如晦的岁月。可是,一旦亮灯,塑像迅即灿烂,戴着圆框眼镜的韬奋先生,前额饱满,眉头微皱,凝视远方,神情坚毅,正气凛然。

光明真好!光明就是力量,光明就是希望。

鲁迅之后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

人生的光明从何而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只要我们不断追求、传递知识和智慧,光明便将一直照耀着我们的前方。”莎士比亚在他的名作《麦克白》里说:“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深沉地歌颂光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韬奋先生的笔触常常落在“光明”一词上,他曾经这样写道:“我们愿以至诚热血,追随社会大众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

“心向光明”,象征着先生50年的患难人生、奋斗岁月。每当通道灯亮,照亮的不只是先生的塑像,同时还照亮了塑像红色背板上的毛泽东同志手迹,亦即人们久已熟悉的那篇著名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11月15日为邹韬奋题写的题词,后刊登于延安《解放日报》“邹韬奋先生逝世纪念特刊”。

韬奋先生是继鲁迅之后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先生倾其一生,奋斗不息,筚路蓝缕,九死不悔,和其他进步新闻出版家一道,“转到光明方面去”,开创了革命新闻出版事业的先河,为宣传和动员民族救亡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韬奋精神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为了纪念韬奋先生,决定在韬奋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上海重庆南路205弄54号建立纪念馆。进入新时代,2014年,韬奋先生成为唯一一位列入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录的新闻出版界人士。韬奋出版奖、长江韬奋奖两项全国性评奖活动一直都在高质量地开展,新闻出版界、文化界和学术界的“韬奋热”,已扩散至社会各界。

“心向光明”是其一生写照

在“韬奋热”的浪潮中,我得以常有瞻仰韬奋先生塑像的机缘,也拥有了研读先生八百余万字著述和接触大量韬奋研究资料的条件。作为一名得到过韬奋精神滋养和提振的作家,尤其是作为一名曾获得韬奋出版奖的出版人,我虽在弘扬韬奋精神的过程中撰写并编选了一些纪念韬奋的书籍和论文,可总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2023年12月23日,卸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一职的次日一早,我独自走进基金会办公楼光线昏暗的通道,来到韬奋先生塑像跟前,打开通道射灯,又一次瞻仰先生的塑像,久久地瞻仰,默默地向先生作别。我明白,此后自己不可能经常前来瞻仰先生的塑像了,心中很是不舍,很是惭愧。不舍的是情感,惭愧的是觉得自己做得太少。

瞻仰韬奋先生塑像时,我忽然想到,为什么不用心去写一部先生的传记呢?先生的一生,是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我应该写一部能够感动人的《邹韬奋传》,让韬奋先生的故事流传得更广,让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更好地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文化斗士。

韬奋先生成长于动荡的年代,经历了家道中落和艰苦求学的岁月。在新闻出版人岗位上,在黑暗与光明之间,他没有选择沉默或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站到了时代的前沿,以笔为剑,以心为灯,照亮暗夜,启迪民智,激励无数同胞奋勇向前,共赴国难。国运维艰,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面对强权与不公,他拒绝任何威胁和利诱,“对于黑暗势力不免要迎面痛击”,宣示“永远立于大众立场”。即便身陷囹圄,他也慷慨陈词,宣示“战而不屈”,“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光明地位是要我们用热血代价去换来的”。他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直至“患难余生”的最后一刻,仍心系国家和人民。他的一生,是艰难跋涉的一生,是努力“转到光明方面去”的一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往直前的一生。韬奋精神,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十多年前我到沪上公干时,得知韬奋纪念馆的一位专家刚做了题为《燃烧自己传播光明——韬奋纪略》的事迹讲座,当时便觉得这题目很好。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以盗取火种赠予人类,而韬奋先生却是“燃烧自己传播光明”。这个比喻既恰切又动人!先生正因心向光明,才甘愿燃己为炬,书名中的“心向光明”正是他一生不畏艰难、“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的写照。

(作者为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

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