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俄羅斯在歷史觀和歷史問題上的教訓【2】

原標題:30年來俄羅斯在歷史觀和歷史問題上的教訓
作者:張樹華    發布時間:2018-01-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

五、錯誤的歷史觀是導致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的思想禍根

自蘇共二十大之后,蘇聯社會始終潛伏著一股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思潮。這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戈爾巴喬夫的民主化、公開性推動下,如死灰復燃,很快成蔓延之勢。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公開斯大林時期歷史文獻檔案,借一些所謂歷史冤假錯案為全盤否定斯大林做准備。在1987年6月,由蘇共異己分子把持的《星火》畫報[23]。80年代中后期,由維·科羅季奇擔任主編。此人在70年代曾發表揭露美帝國主義的《仇恨的面孔》,言詞激烈,受到賞識。擔任畫報主編后把《星火》變成了揭批蘇共、仇恨蘇聯制度的大本營。后來科羅季奇移居美國長期居住。]第26期披露了列寧的戰友拉斯科爾尼科夫1939年8月17日給斯大林的公開信,信中嚴厲譴責斯大林逮捕和殺害無辜的軍界和文化界著名人士。不久,《莫斯科新聞》刊載了從未發表過的肖洛霍夫1927年寫給老黨員列維茨卡婭的一封信,批評農業集體化過火,“壓制富農,可把中農也壓扁了,貧農也在挨餓”,致使“人們狂怒,情緒極端惡劣”。《科學與生活》雜志則刊登了作家西蒙諾夫20年前寫的題為《歷史的教訓與作家的職責》,譴責斯大林在戰爭開始前和戰爭初期處決三批高級軍事干部,給軍隊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和對國家造成的嚴重危害,等等。

這股清算思潮自1987年底開始,到1988中達到高潮。批判的矛頭已由斯大林主義指向20-50年代的社會制度。否定蘇聯體制,認為斯大林代表的蘇聯體制是典型的“行政命令”體制,是“極權主義”,是萬惡之源。1989年以后,揭批斯大林材料開始減少,對斯大林主義的批判逐漸轉變為批判布爾什維克主義、否定十月革命。一些文章或明或暗地提出,十月革命與布爾什維克主義,列寧與斯大林實際上有著直接地聯系。[24]

1988-1989年蘇聯意識形態領域最有影響的事件之一就是哲學博士亞·齊普科在《科學與生活》雜志上發表的長篇文章《斯大林主義的起源》。此文在表面上維護馬克思主義的源頭的掩蓋下,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蘇聯社會主義的歷史。認為,十月革命是俄國激進主義的產物,中斷了俄國歷史的正常進程。文章將“好”的列寧思想與斯大林“壞”的社會主義對立起來。作者提出,1917年到1988年間蘇聯激進主義的思想和實踐是當今社會的重要障礙。[25]現在看來,此文邏輯混亂、敘述繁瑣。但由於年輕的哲學博士齊普科是在蘇共中央機關工作,特殊的身份使得此文當時在思想界影響巨大。[26]

隨著“歷史熱”的深入和“禁區”的不斷被打破,列寧的形象也遭到諷刺和丑化。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本身也遭到置疑。人們開始失去了方向、喪失信仰,各種思潮泛濫,使人無所適從。蘇共黨內和蘇聯社會的思想被徹底搞亂。歷史根基的丟失和思想的混亂成為蘇共組織瓦解的先導。

自揭批斯大林開始,進而否定十月革命,懷疑十月革命后的制度,最后導致美化沙俄歷史或否定自我,迷信西方道路。丑化蘇共歷史最終導致了俄羅斯理論界的肆意“揭批俄羅斯的歷史缺陷、民族虛無主義和崇拜西方、詆毀國家”。有關俄羅斯文明較之西方存在著“歷史性缺陷”的說法,構成了俄羅斯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基礎和歷史哲學基礎。在80年代末期,蘇聯輿論界宣揚改革就是要“全面更換俄羅斯的文明模式和民族社會文化習俗”。[27]打開一本當時的笑話集,可以讀到這樣的內容:“一輛美國汽車停在莫斯科,車身下的泥漿中躺著幾位正在扎輪胎的俄羅斯人。問:你們在那裡干什麼?答:我們想吸一些來自美國的自由空氣。”

在當時學術界的一些討論會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在俄羅斯可以談論何種經濟?隻能是原始穴居的野人經濟。”有時,甚至可以聽到遺憾的嘆息:“唉!為什麼我們沒有被德國人佔領?”在這一時期,一些改革的風雲人物,自由民主化的“弄潮兒”的演講幾乎多是從痛斥蘇維埃的過去開始,而以贊揚西方結束。“如果人們所想的希望落空了,那麼對於這個帶有一種始自伊凡雷帝的天生極權主義特征的、不合格和未開化的民族來說,有一條簡單而自然的出路——這就是在經濟、社會和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和國家全面引向殖民地狀態。”有的報刊文章還証明說,有必要在蘇聯領土上引入聯合國仲裁、引入“維和部隊”、實施“人道主義援助”,設立聯合國監督員和觀察員。[28]有一家名為《自鳴鐘》的報紙曾刊載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真誠地期待這樣的結局,而且殖民地狀態有什麼不好”?於是,該文接下來就討論怎樣才能成為殖民地,並為此建議向西方商人求助。[29]

正是在蘇共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的推動下,以重新評價歷史為名,否定蘇共,否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否定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導致了社會思想混亂,為從思想上瓦解蘇共和蘇聯打開了歷史之門。80年代末期,某些涉及歷史問題的書籍、文章和言論公開全面否定斯大林,諷刺和挖苦列寧,否定十月革命,否定馬克思主義,把蘇共視為“官僚障礙機制的物質載體”和“沉湎於謊言和自我欺騙之中的固步自封的組織機構”,大加撻伐,實際上是把蘇共推上歷史的審判台。

蘇聯解體后,身為原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葉利欽搖身一變,出任俄羅斯總統,全面否定蘇聯社會主義歷史,宣布“由一種意識形態佔壟斷地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教育領域推行“非政治化”、“非意識形態化”。實質上這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全盤西化、自由化政策,而俄羅斯歷史研究和教學領域繼續混亂不堪。1994年12月,俄羅斯教育部推出了一項過渡時期的歷史教育戰略,提出:廢除人文學科教學的統一的國家意識形態的壟斷,實現研究歷史概念方法的多樣性,更新歷史教育內容,為教學體系編纂新一代的教科書。之后“去蘇聯化”、“去蘇共化”、“否定社會主義”的歷史書籍泛濫,否定歷史、自我抹黑的教材大行其道。美國的索羅斯基金會也趁機給原蘇聯各國出資,贊助撰寫符合西方口味的教科書去佔領學校講堂。

蘇共敗亡和蘇聯解體之后,一些獨聯體國家為了鞏固“獨立”地位,紛紛尋找本民族的“文化根源”,獨自編寫自己的歷史教材。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這些國家在歷史領域開始了“去蘇聯化、去蘇共化”的進程,通過在歷史上“去共產黨化、去社會主義化、去紅軍化”來凸顯“政治獨立”和“西化”立場。一些東歐國家和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政治勢力有意詆毀蘇聯和蘇軍在二戰期間的歷史作用,甚至把蘇聯紅軍與納粹佔領相提並論。波羅的海三國認定二戰后是“被蘇聯佔領”而非從納粹鐵蹄下“解放”。2007年4月27日,愛沙尼亞發生了從首都塔林市中心拆除和遷移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的事件。2008年,立陶宛政府堅持要求俄承認蘇聯侵佔的事實並賠償高達280億美元的損失。同年年底,烏克蘭也向聯合國大會提交議案,要求審理上世紀30年代蘇聯曾在烏克蘭制造了“大飢荒”,並要求將此定性為“種族屠殺”。2009年2月4日,拉脫維亞也出現了褻瀆蘇軍烈士紀念碑的事件。上述這些言行嚴重損害了俄羅斯與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也對俄羅斯的國際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

為支持東歐國家去社會主義化、去蘇聯化、反俄的文化政治行動,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遙相呼應。2003年以來,在積極支持和策劃俄羅斯鄰國的“顏色革命”的同時,西方陣營掀起了一股批判俄羅斯的浪潮,紛紛指責俄羅斯壓制人權和自由、背離西方民主道路、滑向獨裁和專制。2007年歐洲議會通過所謂“批判共產主義的決議”。與此同時,美國在華盛頓設立所謂“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碑”,支持格魯吉亞設立蘇聯恐怖博物館。歐美大國力挺東歐和波羅的海一些國家在歷史問題上對俄羅斯進行挑舋。對於俄羅斯重編歷史教材、尊重蘇聯歷史的舉動,西方媒體也大肆渲染。2007年夏天,英國《泰晤士報》稱“這是普京在宣傳自己的歷史觀”。而美國《華爾街日報》則指責普京“妄圖改寫歷史”。美國《新聞周刊》認為普京是要“重新回到蘇聯”。

對此,俄羅斯自由民主黨主席弗?日裡諾夫斯基認為,如今“歪曲篡改歷史是一種新冷戰的形式”,歪曲歷史事實就意味著對國家的侮辱。面對蘇聯周邊國家在歷史和文化領域的“反俄”、“去蘇化”行為,俄羅斯社會各界痛心疾首。一些有識之士指出,如今俄羅斯所面臨的外交和文化困境,實際上是蘇聯解體的“后遺症”,是20年前由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葉利欽等人發動“抹黑歷史、否定歷史”運動的結果。20年前,正是蘇聯社會對自己“挖根、掘墓”,割裂蘇聯歷史,否定蘇共領袖人物,才導致今天的“自欺欺人”和別人的“忘恩負義”。

六、汲取教訓,糾正歷史領域的混亂局面

一個自我否定,不尊重、丑化甚至詛咒本國歷史的民族,很難自信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一些俄羅斯有識之士終於切身感受到了30年來在歷史領域的慘痛教訓:一些人瞄准斯大林,打中的是蘇聯共產黨﹔本意批判或打擊蘇共,倒下的卻是連同蘇共在內的整個國家——蘇聯。一些曾經將矛頭指向本國歷史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如今感嘆悔之晚矣。正像普京當局認定的那樣,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掌權的15年間是“失敗的、混亂的”15年。在這期間,俄羅斯歷史已經被肢解、碎片化,俄羅斯民族被丑化,蘇聯軍人在二戰的功績被貶低,蘇聯歷史形象被丑化和妖魔化,俄羅斯失去了文化認同和歷史記憶,國家主權和民族團結隱藏著進一步分裂和對抗的危險。

歷史滄桑,星移斗轉。世紀之交,普京掌管了俄羅斯。普京在強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同時,在政治思想領域特別是歷史領域也試圖糾正一盤散沙式的混亂局面。普京十分關注俄羅斯青少年歷史教育和歷史教科書問題。10多年來,身為新俄羅斯國家的總統,可謂是日理萬機,但普京在歷史教材問題上“事必躬親”,多次關注歷史教育和歷史教材的編寫工作,非同尋常。這在蘇聯時期,就連蘇共總書記都很少做到。

2000年普京剛剛就任總統,就幾次表達對歷史教材和歷史教育的不滿,號召“認真思考俄羅斯歷史”。2001年底,普京在西伯利亞地區視察一所大學時表示,他對過去10年間(暗指葉利欽時期)的“破壞”深感痛心。之后普京又提出,俄羅斯應當有統一的歷史教科書,歷史學特別是歷史教材應當團結社會,而不是羅列各種不同的觀點,不應成為政治斗爭的工具和場所。

2003年底,普京在國家(列寧)圖書館同部分史學家座談時指出,過去史學家過於強調歷史污點,造成書刊和教材中有大量糟粕和泡沫,必須剔除這些糟粕、去偽存真。一個月之后,普京又親自指示俄羅斯科學院,要對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進行“鑒定和篩選”。在2004年7月召開的一次最高國務委員會會議上普京再次表示,許多參加衛國戰爭的老戰士向他表達對學校歷史課程的不滿。普京為此專門指示:“各個社會組織和青年團體應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不應該隻做一些形式上的、表面上的工作。”

普京號召加強對青少年愛國主義的教育,學習和珍視自己的歷史包括蘇聯時期的歷史,這與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極力“抹黑”和“割裂”蘇聯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有很大的不同。2000年3月,在《頭號人物·訪談錄》一書中普京自豪地說:“我是蘇聯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典型。”在2000年12月有關國家標志問題的一個講話中,普京總統建議國家杜馬用蘇聯國歌作為俄羅斯的國歌,並用紅旗作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軍旗。他呼吁人們記住肖洛霍夫、加加林等著名人物在歷史上取得的令人自豪的成就,記住俄羅斯歷史和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偉大勝利。

七、統一編寫歷史教材,弘揚愛國主義

10多年來,普京當局汲取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歷史虛無主義”的深刻教訓,決定從歷史教育和教材編寫入手,整頓歷史領域的亂象。

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長德·利瓦諾夫曾表示:“俄羅斯全國范圍內有各類學科的教科書1000多種,其中歷史教材不下幾十種。我們不需要這麼多不同的教科書。”2013年2月19日,普京主持召開了民族關系委員會擴大會議,部署落實2012年12月簽署的《2025年前國家民族政策構想》的具體措施。會上普京提出,俄羅斯政府要撥付巨額專項資金,大力推廣和普及俄語,強化對青少年的歷史傳統教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國民認同感。普京當場指示俄羅斯有關部門,要盡快為全國各年級的中學生編寫統一的歷史教科書。

普京要求“新的歷史教科書要用俄語編寫,要語言精美,內容不能自相矛盾,力戒含糊不清甚至南轅北轍”。普京進一步提出,這些新的歷史教材應面向不同年齡的讀者,選材要得當,以具體的史實來說明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傳統組成的一個命運共同體。普京提出,今后各級各類教材的編寫都應嚴格標准、嚴格要求。普京要求,今后俄羅斯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工作,除以前參與這項工作的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和俄羅斯科學院以外,還應吸收歷史協會和軍事歷史學會參加。

2014年1月16日,普京召見新版統一歷史教科書編纂委員會成員,指令要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盡快編寫出統一的歷史教科書。同時指出,編寫當代俄羅斯歷史要延伸到2000年之后。2014年6月2日,鑒於克裡米亞由烏克蘭重新回歸俄羅斯,普京簽署命令,委托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歷史協會要在新版統一歷史教科書中寫進有關克裡米亞的歷史。2014年7月3日,普京召集並主持了民族關系委員會,指出理順民族關系,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和民族友愛意識,新俄羅斯歷史教科書至關重要。在普京的督促下,如今俄羅斯中學生已經使用統一的俄羅斯歷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