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愛雲:陳雲關於黨的制度建設的思想特征及其現實意義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7-04   
分享到 :

陳雲關於黨的制度建設的思想特征及其現實意義

嚴愛雲

黨的制度建設是正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順利推進國家各項事業的重要保障。建黨、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在加強和改進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監督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取得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陳雲是中國共產黨內有強烈制度意識、制度自覺的領導人。他關於黨的制度建設思想植根於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整個奮斗歷程中,在黨的發展、壯大、成熟歷史進程中孕育、發展,形成自己鮮明特色,為黨的制度建設做出其自身的歷史貢獻。

一、陳雲關於黨的制度建設思想和實踐的主要特征

陳雲關於黨的制度建設思想萌芽於1925年至1937年的革命實踐,形成並系統闡述於1937年起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的那七年。在負責延安乃至全國黨的組織建設和干部工作的實踐中,陳雲對黨的建設問題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論述,撰寫了大量的理論文章,發表了多次演講,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領導體制建設等制度規范方面都有重要建樹,其中許多重要思想和精辟觀點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當時增強黨的戰斗力、發展黨的事業提供了可靠保証。建國后的五、六十年代,陳雲將關於黨的制度建設的思想運用到領導全國經濟工作的實踐中,從黨的宗旨出發,堅持實事求是制度思維,倡導按照經濟規律辦事,遵循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制度法則,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獨特貢獻。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陳雲再次對黨的建設集中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許多影響深遠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黨的組織建設內涵豐富,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設、干部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等。關於黨的組織制度的思考和實踐,構成了陳雲新時期黨的制度建設思想的豐富內涵。如果說,在民主革命時期,陳雲對黨的制度建設的貢獻,更多地是體現在他結合中組部長的黨建實踐,認真思考並探索總結黨的工作和黨內生活的基本理論,提出並參與制定黨的一些重要制度規范,那麼,在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作為黨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陳雲對黨的制度建設影響更為重大。他在系統總結黨的工作和黨內生活的基本理論、優良傳統和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許多影響深遠的加強全黨制度建設的重要思想,參與或直接領導制定了全黨必須遵守的黨的章程及黨內一系列重要規定、規則、條例等規章制度,為推進黨的制度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概括起來說,陳雲黨的制度建設思想和實踐體現了以下四個主要特征:

(一)堅持實事求是,具有務實性

求真務實是陳雲思想行動中貫穿一切的主線。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認為黨的建設“必須徹底無保留地打破主觀主義、公式主義和生搬硬套書本上的概念,從具體的中國情況出發,抓住中國的特點”[[1]]1978年,陳雲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提出,“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不是一個普通作風問題,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問題。堅持毛澤東思想,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是否堅持實事求是,是區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真假毛澤東思想的根本標志之一。”[[2]]陳雲各個時期的黨建論著、批語和講話,不尚空談,注重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開門見山地對黨建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總結升華。因此,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現實性和指導性。他關於“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的十五字訣,形成於延安時期,貫穿於陳雲參與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全過程,其實質就是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他提出調查研究摸情況,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基礎,是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基礎。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弄清情況,虛心地多聽取不同的意見,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堅持決策前的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成為陳雲提出正確政策、措施和制度的前提。陳雲正是憑著實事求是的作風和膽略,在政治、經濟等領域裡穩健地駕馭和處理各種復雜的局面和矛盾,推進了黨的制度建設。

(二)踐行以民為本,具有群眾性

陳雲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維護人民利益、為人民謀利益的根本宗旨。不管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他都堅持走群眾路線,以牢固的群眾觀點,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問計於民,體現了他以民為本的制度價值取向。陳雲指出,“歷史的經驗証明,沒有一個脫離群眾的黨組織是鞏固的。”[[3]]要做到密切聯系群眾,就需要注意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黨的各級組織要把解決群眾的各種實際問題和切身問題作為中心工作。在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陳雲一貫主張,關系全國人民經濟生活的事是第一位的大事,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必須平衡。他認為,“搞經濟建設的最后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4]]陳雲擔任中央經濟工作五人小組組長期間,主要精力放在改進管理體制和研究解決人民的吃飯穿衣問題這兩個方面並均取得顯著成效。陳雲在處理國家建設與人民生活關系的制度化探索中,關於經濟建設必須擺在老百姓有吃有穿的基礎上才能穩固的思想,關於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節制生育的思想,關於經濟發展必須和人口、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思想,對我國的經濟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還提出向群眾學習的問題。“共產黨員要領導群眾,就必須首先向群眾學習。‘三個臭皮匠,湊成諸葛亮’離開群眾,世上是沒有什麼諸葛亮的。”[[5]]他反復強調要注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出“支部是黨團結群眾的核心組織”,“是教育黨員的學校”[[6]],要健全支部的經常性工作,發揮好支部的作用,指出黨的一切口號、主張、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體深入到群眾中去。

(三)講作風重紀律,具有開創性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陳雲堅信:“我們要嚴守黨的制度和黨規黨法,發揚黨的優良作風,那黨就有保証了。”[[7]]他在我們黨內第一個用條文形式提出黨員六條標准、黨支部的四項基本任務,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共產黨員修養提供制度化規范。陳雲關於黨員隊伍建設的思想包含黨員和黨員隊伍兩個層次,《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一文成為延安整風運動的必讀文件之一。他提出“黨員質量重於數量”的著名論斷,強調:“一個革命隊伍必須有鐵的紀律,來保障完成革命的任務”[[8]]他指出,加強黨紀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一個基本條件,強調黨的紀律是自覺紀律和鐵的紀律的辯証統一。陳雲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決斷力,在加強和改進黨風建設、提高黨的拒腐防變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想理論觀點,特別是關於“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9]]的論斷振聾發聵,深刻揭示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並贏得全黨共鳴,凝聚起全黨共識,影響至今。在陳雲領導下,不僅迅速建立、逐步完善了黨的各級紀檢組織,開創了紀律檢查工作和干部隊伍建設的新局面,《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工作任務、職權范圍、機構設置的規定》、《關於對黨員干部加強黨內紀律監督的若干規定(試行)》等黨規黨法相繼出台,使黨規黨法建設取得了新的成效,而且為以后黨制定更為系統、定性更為准確、制約更為有效、程序更為嚴密的黨的一整套紀律和制度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培養選拔教育管理干部,具有戰略性

陳雲對加強干部隊伍制度建設有著與時俱進的系統論述和實踐。在組織建設上,陳雲一貫高度重視干部在黨的組織中佔有的重要地位,強調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干部路線。他指出“沒有堅強的干部隊伍,我們黨事業就不能發展,就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10]]因此,黨為了完成政治任務,就必須注意培養和選拔成千上萬的干部,使干部成為黨員和群眾的模范,以充實和加強黨在各方面的力量。陳雲根據毛澤東的干部隊伍建設思想,從“德才並重,以德為主”發展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詳細論述了作為黨的領導干部所需要的條件。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針對當時新老干部青黃不接的問題,大聲疾呼要解決好干部隊伍交接班的問題。認為培養選拔中青年干部是黨的當務之急,要使成千上萬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干部成為黨的強大后備力量。要大量吸收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入黨,沒有大批知識分子參加到黨的隊伍中來,就不能建成現代化的新中國。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中指出:“陳雲同志提出,我們選拔干部要德才兼備。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在這個前提下,干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並且要把這種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這些意見講的很好。”[[11]]陳雲在198012月中央會議上提出“干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制度化,仍然是我們在干部政策上的大方針。”[[12]]從中可見陳雲對制度化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后鄧小平用“革命化”取代“制度化”,將符合“四化”標准的干部隊伍建設制度化,成為新時期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陳雲總結黨在解決接班人問題上的經驗教訓,認為最重要的是把人選准用好,嚴把政治關,隻有真正解決好接班人問題,才能確保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實於馬克思主義的人手裡。他提出,黨的干部隊伍要建立第一、二、三梯隊,確保有一支老中青干部相結合的能夠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干部隊伍。為此,就要“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干部,讓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干部在各級領導崗位上鍛煉。老干部對他們實行傳幫帶,使大量的中青年干部成為各級黨政工作強大的后備力量”。[[13]]這些思想和相應制定的辦法措施,對於黨的干部隊伍新老交替制度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陳雲非常重視干部的教育管理問題,認為是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論述了干部教育管理的一系列思想和具體制度。他提出,對干部教育培養有兩種途徑:一是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二是參加實際工作鍛煉。在闡述領導工作方法時,陳雲提出了任用干部要“人事兩宜”,即“用人得當”、“適得其所”的原則。他指出,使用干部要揚長避短,干部的才與德應該是統一的,考察一個干部的才與德,主要應看其在完成任務中的表現。在革命隊伍裡無一人不可用,關鍵是要用人得當,適得其所。看人不能隻看一時,隻看一面。陳雲強調,提拔干部要與教育干部相結合。陳雲倡導要使干部能上能下,並建立健全管理干部的組織。他還提出對領導人員的權力要有所制約,黨的干部要實行交流,教育和監督他們密切聯系群眾。陳雲關於選拔培養教育管理干部的一系列理論闡述高屋建瓴,充滿戰略眼光,包括其身體力行的制度化實踐,對我黨干部工作起著長久的指導作用。

二、陳雲關於黨的制度建設思想的現實意義

95年來,黨的制度建設走過了曲折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深刻總結自身建設歷史經驗,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制度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相統一,逐步建立起一套與我國社會政治生活相適應、與國家制度相銜接的黨的制度體系。當前,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的建設狀況、黨員隊伍素質總體上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同時,黨的制度建設仍然存在不少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符合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問題。重溫陳雲黨的制度建設思想,繼承和發揚陳雲的優良作風和制度自覺,對於我們在新時期進一步推進黨的制度建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一)黨風“抓緊搞,永遠搞”[[14]]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依然存在

陳雲在改革開放之初,警示全黨要應對好兩大考驗,即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決斷力,在加強和改進黨風建設、提高黨的拒腐防變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想理論觀點,特別是提出關於“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15]]的論斷振聾發聵,深刻揭示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陳雲通過對執政黨黨風問題的分析,呼吁“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16]],要求充分發揮黨的紀律檢查部門作用,從而揭示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具有重大實踐意義。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集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雷厲風行抓作風建設,做到“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向全黨全社會表明了我們黨對待腐敗,隻要觸犯了黨紀國法,不論其職務多高,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突現了黨紀國法的權威性和崇高地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一些腐敗分子一意孤行,仍然沒有收手,甚至變本加厲。從已經查處的案件和掌握的問題線索來看,一些腐敗分子貪腐胃口之大、數額之巨、時間之長、情節之惡劣,令人觸目驚心!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塌方式腐敗’”[[17]]嚴峻的形勢再次說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任務,“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才能筑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長城。

(二)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

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目的,是以黨紀黨規為准繩規范全體黨員的行為,使全黨能達到集中統一。陳雲一貫強調共產黨員要養成鐵的組織紀律性,嚴格遵守黨章辦事。他指出:“紀律是我們的重要武器。維護黨的統一,不靠刀槍,要靠紀律”[[18]]。全黨嚴守黨紀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個重要條件。與建立完善黨內法規體系相比,從嚴執紀更為關鍵,也是難點所在。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陳雲嚴肅指出:“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共產黨不論在地下工作時期或執政時期,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黨的紀律。”[[19]]認為作風問題背后就是紀律問題,抓作風就得嚴紀律。愈是經濟發展,愈是改革開放,就愈要加強黨的紀律。黨的紀律是黨性原則的體現,同時又維護著黨性原則,黨紀“鬆綁”就是丟棄黨性原則,而丟棄黨性原則,無論是黨的整體還是黨的各部分都會發生本質的變化。陳雲要求所有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遵守黨的紀律,誰也不能置身於黨的紀律之外。他反復強調黨風廉政建設中黨委、紀委的責任,初步提出了建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設想。在陳雲領導下的中央紀委忠誠於“維護黨規黨紀”的神聖職責,成為黨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職能部門。陳雲關於“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思想表明,堅定不移的堅持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建設,就必須嚴格執行黨規黨法,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20]]。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越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他指出:執行黨的紀律不能有任何含糊,不能讓黨紀黨規成為‘紙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應’。凡是違反黨章和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的行為,都不能放過,更不能放縱。”[[21]]反映了新一屆黨中央集體真正做到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決不“鬆綁”的原則,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來確保改進作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三)制度建設要思想教育與黨紀國法懲治相結合

法治需要德治做基礎,德治需要法治做保障。制度約束和思想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黨的制度建設需要思想教育促進,思想教育有賴於黨的制度建設的保証。陳雲強調,端正黨風的關鍵是提高黨員素質,特別是高中級黨員領導干部的素質,這就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黨性教育。紀檢部門只是查處案件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加強黨員的黨性教育和黨的紀律教育,也就是理想信念教育,這才是治本之策。因此,陳雲提出,從嚴治黨,除了對少數黨員嚴肅黨紀外,還必須著眼於對絕大多數黨員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提高干部隊伍的素質,為人民群眾掌好權、用好權,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另一方面對以權謀私的干部繩之以法,對觸犯黨紀國法的黨員,進行嚴肅地懲處。陳雲關於黨風廉政建設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懲治兩者結合、標本兼治的制度建設思路,和依法辦事的法治思維,對於當前的實踐具有現實意義。新時期新階段,要使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治黨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注重從思想上建設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廉潔自律,必須筑牢思想防線,加強主觀世界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黨性修養,做到持之為明鏡、內化為修養、升華為信條。”[[22]]黨中央推出《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4個方面26項改革舉措,吹響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集結號”。同時,加強和改進黨性教育,抓好黨領導人民的奮斗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兩學一做”強化對黨章的學習教育和遵循落實,以使廣大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四)“領導干部作表率”始終是黨的制度建設的重點

陳雲一貫認為,黨風的好壞決定社會風氣的好壞,而好的黨風又決定於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的作風。隻有黨內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風氣,恢復和發揚黨的堅持原則、實事求是的精神,各級領導干部以身作則,黨的團結才有基礎,黨才有戰斗力,整個社會風氣才會跟著好轉,“才會使正氣上升,邪氣下降”[[23]]。因此,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成為遵紀守規的表率。陳雲主張抓黨風首先從各級黨的領導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做起:“領導干部、領導機關必須成為嚴守黨紀的模范。”[[24]]黨的制度建設的本質在於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陳雲強調黨內要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提出貫徹民主集中制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特別注意傾聽反面意見,“在各級領導班子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傾聽各種意見,特別要注意傾聽不同意見。要按照黨章辦事,不要一個人說了算。”[[25]]陳雲還強調,領導干部不僅必須以身作則,自己要帶好頭,作好表率,同時還要加強對子女、親屬的教育,管好他們,防止他們借用其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他指出:“在以身作則、關心黨風黨紀、發揮監督作用上,沒有退居二線和離休、退休的問題。隻要是黨員,活著就永遠處在第一線。”[[26]]。他要求對於那些腐化墮落者,不論官有多大,功有多高,一律依法嚴懲,絕不姑息。陳雲一生始終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以優良作風和實際行動率先垂范。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積極培育有利於黨的制度建設的政治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一名黨員,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成就大小,都必須自覺遵守黨內政治生活准則,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27]]黨中央要求領導干部要做政治堅定的表率,改革創新的表率,務實發展的表率,執政為民的表率,團結協作的表率,清正廉潔的表率。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規范黨內高層作風問題的制度。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在嚴格執行政治紀律、自覺遵守政治規矩上作表率。要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為公開制度,引導黨員領導干部自覺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五)群眾觀點永遠是黨的制度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陳雲一貫認為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沒有人民,就沒有英雄”[[28]]。陳雲在長期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中,要求經濟工作要有全面觀點、政治觀點、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不能就經濟論經濟﹔要把人民生活的穩定,市場、物價的穩定,經濟的穩定,同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穩定聯系起來﹔隻有人民生活穩定了,經濟穩定了,政治才能穩定,社會才能穩定。他努力通過制度的優勢把以人為本落實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為我們黨加強制度建設樹立了價值典范。陳雲反復強調,要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對群眾來說,權力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而黨掌握了政權以后,犯了錯誤會更直接更嚴重地損害群眾利益。對掌權者來說,則會使他們蛻化變質,成為官僚。這些都會惡化黨群關系,使執政黨面臨被人民群眾拋棄的危險。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建設不僅要有黨內監督,更要重視黨外監督,加強人民群眾的監督是鞭策黨員干部廉政的有力途徑。陳雲告誡黨,如果不堅持密切聯系群眾,黨就是“光杆子”,一定失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全黨深入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習近平在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歸結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來。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更好地學習和運用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於黨風廉政制度建設的思想方法,取信於民,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通過加強和改進黨的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科學的民主的黨內制度,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行,形成一支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忠於黨和人民事業、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使黨和國家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中。

(作者單位: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1]]《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5頁。

[[2]]《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頁。

[[3]]《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頁。

[[4]]《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0頁。

[[5]]《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頁。

[[6]]《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8151頁。

[[7]]《陳雲文選》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3頁。

[[8]]《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頁。

[[9]]《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頁。

[[10]]《陳雲文選》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頁。

[[11]]《鄧小平文選》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6頁。

[[12]]《陳雲文選》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頁。

[[13]]《陳雲文選》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頁。

[[14]]《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頁。

[[15]]《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頁。

[[16]]《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頁。

[[17]]《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頁

[[18]]《陳雲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頁。

[[19]]《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頁。

[[20]]《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頁。

[[21]]《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44頁

[[22]]《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146頁

[[23]]《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7頁。

[[24]]《陳雲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96頁。

[[25]]《陳雲文選》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頁。

[[26]]金沖及、陳群主編:《陳雲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頁。

[[27]]習近平:《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講話》,《人民日報》2014510日。

[[28]]《陳雲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