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1942年在山東的調查研究

作者:李建豐    發布時間:2023-06-30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在山東抗戰最為艱難的194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新四軍政委、華中局書記劉少奇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委托,從華中北上山東檢查指導工作。在劉少奇的具體幫助下,山東根據地扭轉了戰局,贏得了勝利,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其中,劉少奇深入實際的務實態度、注重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作為寶貴的思想財富和精神力量,顯得彌足珍貴。

(一)

劉少奇在這次來山東之前,對山東根據地的工作及當地領導人朱瑞、羅榮桓、黎玉、陳光等都不陌生,比如長征期間,劉少奇與朱瑞、羅榮桓以及陳光一起行軍作戰,彼此相互了解。同樣,對於山東工作,劉少奇也較為熟悉:1936年他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主持北方局工作期間,直接領導了山東省委的重建工作,當時黎玉擔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劉少奇出任中共北方局書記,指導山東發動抗日武裝暴動﹔1941年1月至3月期間,山東根據地還一度屬於中共中央中原局領導,劉少奇時任中原局書記。同時,劉少奇在來山東之前,中共中央在電報中對山東的情況也有說明。

為了更進一步掌握山東實際,劉少奇到達山東后,立即埋頭搞起了調查研究。他夜以繼日地開展工作,“望、聞、問、切”察看“病情”、查找“病源”。在駐地臨沭縣,他耐心地與山東根據地的領導同志談話交流、談心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敞開心扉聽取他們的意見﹔其中跟他在北方局時期一起工作的老部下、時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的朱瑞促膝長談了整整三天三夜,接著又同八路軍一一五師領導人羅榮桓、陳光談了一天一夜,然后同山東省戰工會主任黎玉談了一整天,還抽時間聽取了時任第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蕭華等人的工作匯報。

蕭華曾回憶說:少奇同志來到山東之后,沒有下車伊始,就召集什麼會議作指示,下結論,而是一落腳,就分別找羅榮桓、朱瑞、黎玉、陳光同志和我,反復交換意見。其間,劉少奇還查閱了中共山東分局機關刊物《斗爭生活》和黨報《大眾日報》等資料,力求全面掌握情況。

(二)

在山東,劉少奇尤其注重到鄉親們家裡了解情況。據隨行人員回憶,劉少奇一進入山東根據地境內,就千方百計地接近群眾。他一見農民就問:你們村裡有農救會嗎?老鄉是不是都參加了?農救會開不開會?減租減息減得怎樣啦?而且他還告訴身邊的工作人員:應該找一切機會和老鄉交談,看看黨的政策貫徹得怎樣,群眾的反映如何。

在駐地臨沭縣一帶,為了切實掌握鄉村實際,他不顧敵我斗爭的危險,深入到東盤、夏庄、蛟龍以及江蘇省贛榆縣的大樹村(時屬山東濱海地區)等地調查研究,主動和根據地農民交朋友,關心群眾冷暖。1942年初夏,劉少奇來到臨沭縣夏庄村調研。為了方便聯系群眾,劉少奇選擇住到了該村一戶貧民家裡,辦公和休息的地方與房東同在一個院子。靠劉少奇住的屋子門口有座石磨,身為庄戶人的房東習慣在凌晨起來“推磨”(烙煎餅)做飯,而忙於工作的劉少奇又常常在這個時候才開始休息,所以經常睡不好覺。於是隨行的同志便打算向房東建議改一改“推磨”的時間,劉少奇知道這件事后,當即阻止身邊的同志說:“我們住在老百姓家裡,不讓老百姓吃飯還行嗎?”

經過半個多月的調查研究和認真分析,劉少奇認為,造成山東嚴重困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根據地領導班子群眾觀念薄弱,中共中央號召在各抗日根據地開展減租減息的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好,發動群眾投身抗戰的工作沒有徹底開展起來,還包括黨內存在作風不實以及領導機構臃腫等問題。其中,群眾運動是山東根據地各方面工作中最薄弱的一項。

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山東干部的理論、政策水平,進一步端正他們對群眾運動的認識,劉少奇專門作了《關於山東工作》以及《群眾運動問題》等8個報告,其中在《群眾運動問題》的報告中,劉少奇重點提出:“群眾是共產黨的母親,黨是群眾的兒子,所以,我們的黨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要與勞動群眾結合起來,依靠自己的群眾,依靠自己的階級。”他還嚴肅地指出:“脫離群眾是共產黨員最危險、最嚴重、最應該受到責罰的事情。”經過一系列的整風和批評,山東黨組織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明顯轉變,自覺向黨中央“看齊”的意識明顯增強。

(三)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我們黨為了團結廣大人民共同抗日,將沒收地主土地改為減租減息,這是我們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政策。通過調研發現,減租減息隻在山東根據地的部分地區實行,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還沒有充分釋放。針對山東根據地的實際情況,劉少奇明確提出:“在當前,減租減息就是山東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著這一中心來做。”他要求山東全黨都要行動起來,黨政軍民各方面的干部都來抓減租減息,尤其要注重與群眾建立血肉相連的聯系。之后,中共山東分局頒布了徹底推行減租減息和改善雇工待遇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減租減息運動在山東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在工作鋪開后,劉少奇和山東根據地的領導同志也紛紛深入到濱海、魯中等區,下沉到基層掌握情況,推動這場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有力向前發展。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魯中、濱海、膠東、清河四區減租佃戶1.8萬余戶,減租土地39萬畝,減租糧食620萬斤,減息款11萬余元、增加資款2.3萬元(北海幣)。

在劉少奇的指導幫助下,山東根據地黨、政、軍、群紛紛行動起來,形成主動調查研究和密切聯系群眾的風氣,通過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根據地老百姓的負擔逐步減輕,群眾覺悟得到明顯提高,鄉村政權和農救會、婦救會、識字班等也紛紛建立起來,群眾參軍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人民從土豪劣紳如山的重負下得到了喘息,從切身利益中感到共產黨、革命同他們的生存息息相關,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的抗戰熱忱。同時,干部和群眾之間、部隊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根據地氣象為之一新。根據地對敵斗爭更加主動、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深情厚誼得以形成。自此,山東抗戰逐漸走出被動,根據地迎來大發展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