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区标语宣传工作的历史特点【4】

原标题:浅析苏区标语宣传工作的历史特点
作者:颜清阳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 :

四、宣传方法的艺术性

苏区时期的标语宣传工作非常讲究艺术性,通过注意标语宣传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标语宣传的效果。如1929年4月17日,在赣南的于都县城,红四军政治部发布了一份统一的《红军标语》。这份《红军标语》共有134条,第一次在标语前特别写了九条关于如何书写标语的注意事项,对标语的书写问题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如:“不要写草字省笔字;慢一点写,力求写得好看,不要性急乱涂;不要写错,不要遗落字,一个标语写完须查看一遍才走;一律用笔写上墙壁,不准偷懒改用纸贴;署名一律署红军两个字,不准署杂色名义。标语落尾废止感叹号(!)改用断句号(。);凡比较语气标语,如国民党共产党比较,红军白军比较等,只可连写,不可分写。”1929年10月,红四军前委宣传科又编写下发了一份《宣传须知》,在第五项“宣传的技术”部分,对如何书写红军标语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写墙标语要选择位置,要写得高,使人远远望见,使反动派不好破坏;写时不要有错误,如草写,省笔字,掉了字等,在一个地方不要重写标语,一个[条]标语写完后须看过一次才走;写标语时如有人来看,就要与他解释所写标语的意义,不要哑巴式的只管写不开嘴;写标语要研究求进步,不要敷衍,不准写得杂乱无秩序,或写在商人招牌上使别人讨厌;贴标语或其它各种宣传品的时候,看什么地方贴什么标语和宣传品(如在农村必须贴写关于农民方面的标语及宣传品,在城市必须多贴关于工人及商人方面的标语和宣传品),不要以为宣传品太多,不选择对象便乱贴,并要粘的十分稳定,使反动派扯不尽,抺不去。”1931年2月,在第二次反“围剿”时,江西省赤色总工会也颁布了《宣传动员令》,其中对各级工会纠察队也提出了书写标语的技术规范,如:“要写正字,笔还一笔,画还一画,不要草写;要看墙壁的长短,来布置标语,墙壁长,写长的标语,墙壁短则写短的标语(或写小点),不要一个标语写两垛墙壁;墙壁上如有原来的标语,是从右边认起,从右边写去,是从左边认起,便从左边写去,若颠方向写去,则使看者不容易看清白;标语符号不可省略;每条标语写完之后,一定要写出各机关的名义来。”在其他各种文献里,我们都可以看出,当年苏区时期,对标语宣传的技术规定得非常详细。从现存的苏区墙壁标语来看,当年的宣传工作者确实注重了宣传艺术,由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宣传效果。

五、宣传语言的通俗性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曾经指出:“宣传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苏区标语宣传工作,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与特定的环境。由于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广大农村的老百姓,因此,许多苏区标语大量使用了非常口语化、大众化、乡土化的百姓语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如:“打土豪分田地”、“一切土地归农民”、“穷人没有饭吃到土豪家里去挑谷”、“欢迎白军士兵的反水过来当红军”、“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学习苏俄红军精神!无产阶级只有分了田地,才有饭吃有衣穿!”“反对老公打老婆!”“女子要读书识字”、“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等标语,这些标语都是大白话,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具有乡音语调、农民口吻的标语显得朴实感人,一下子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看后感觉很亲切,容易识记,达到了非常好的宣传鼓动效果。还有一些标语采用对偶、排比句式,如:“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白军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红军是工农的军队,白军是军阀的军队”、“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白军士兵替军阀找出路,红军士兵替自己找出路”等。这些标语用简单明白的语言,将红军与白军的区别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有效地瓦解敌军的军心。

六、宣传队伍的广泛性

苏区时期非常重视建立、完善宣传组织和宣传网络。1929年8月21日,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发了一封指示信,强调“红军中政治部工作及宣传队组织(或如你们所称‘宣传兵’)是红军中政治命脉,其作用决不减于战斗兵,决不能因此便动摇了根本路线”。当时,党和红军领导人非常重视宣传工作,注重建立和完善各级宣传组织。如建立了宣传兵制度,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在1929年9月撰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是这样记述的:“红军现在有一个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部、营部或政治部、卫生队等)均须派五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五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红军的宣传队组织也非常健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的宣传队是红军宣传工作的重要工具,宣传队若不弄好,红军的宣传任务就荒废了一个大的部分,因此关于宣传队的整理训练问题,是目前党要加紧努力的工作之一。”为此,他提出了要健全宣传队组织的问题:“以支队为单位,军及纵队直属队均各成一单位,每单位组织一个中队,队长队副各一人,宣传员十六人,挑夫一人(挑宣传品),公差二人。每个中队的宣传员分为若干分队(按照大队或其他部队与机关的数目,定出分队的多少),每个分队有分队长一人,宣传员三人。”在古田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军队及地方苏维埃政府组织内部的宣传机构全部建立与健全起来了。

苏区的标语宣传人员众多,涉及党政军和各群众团体。1930年11月,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发布《宣传动员令》,要求“传布到每个乡政府每个工会,每个士兵会去”, 提议“立即动员全体工友、全体农友、全体红军兄弟官长,个个都拿起笔来写那十二个口号……乡村由苏维埃领导写,城市由工会领导写,红军由士兵会领导写”。因此,古田会议后,红军标语的书写人员有了一个重大变化,由红军宣传员逐步扩展为各级革命机关、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各级人民团体共同书写。

从现存的墙壁标语落款,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参与书写红军标语的单位众多,落款单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红军各单位政治部和战斗部队番号或代号;一是党的各级革命政权或群众团体。从这些落款单位情况分析来看,党和红军为做好宣传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宣传组织,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