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4期【3】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1   
分享到 :

“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高校调研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5月27日下午,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次“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高校调研座谈会”。围绕“我心目中的刘少奇”、“怎样研究和宣传刘少奇”等问题,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刘少奇研究专家,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的近三十位师生进行了深入座谈。
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廖心文说:举办这次座谈会,是希望通过在座的青年朋友们了解大学生对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认知程度,听取大家对我们开展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和宣传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以便我们今后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家。
参加座谈会的既有从事多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也有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既有正在写作或已经完成刘少奇研究相关博士论文的文科学生,也有“三天前还不知道刘少奇是谁”的工科学生。同学们在阐述自己所了解的刘少奇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困惑,并对刘分会及文献研究室今后的研究工作建言献策。
同学们对刘少奇关注的热点集中在从中共八大到刘少奇逝世这段时间,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同情刘少奇晚年的遭遇;二是关注刘少奇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而对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以及在白区领导斗争的历史则普遍比较陌生。刘少奇的著作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有同学表示在自己不识字的时候就在姥姥家接触到《论党》这本书,这本书对自己的成长起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同学直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自己最喜欢的两本著作。另外,如何看待目前各种各样的网络文章及境外出版物中对刘少奇的非议和丑化,比如刘少奇与1947年土改、刘少奇与1964年“四清”等问题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是同学们普遍感觉的困惑。
对于今后刘少奇思想生平的研究和宣传,同学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希望文献研究室和刘少奇研究分会能掌握网络等新媒体的话语权,通过各种途径,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完善网上纪念馆、组织专家学者撰写正面的阐述文章,揭示史实,向社会传达客观的信息,让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真实地认识党的历史和党史人物。有同学慷慨发言认为:运用网络新媒体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的起步已经晚了,再也不能落后了,要警惕错误思想在大学生中造成先入为主的局面。
2、希望能结合刘少奇的著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重印刘少奇经典著作的单行本,走进校园,分发给大学生,开展主题知识竞赛或座谈会。
3、有必要开展针对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和宣传活动,宣传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应突出他的成长史;宣传刘少奇从抗战时期到八大,应突出他的转变史;宣传刘少奇从八大到逝世应突出他的探索史。有同学提出可以用唱红歌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对刘少奇的了解。
4、咨询《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的选稿标准和出版时间。
5、有同学当场表示愿意加入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希望能为年轻人提供入会的便利。
廖心文、王双梅、张飞虹、杨志强等在回答同学们提问的同时,介绍了文献研究室三十年来出版的《刘少奇选集》、《刘少奇传》、《刘少奇年谱》、《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以及刘少奇专题论著等著作,希望大家多读原著,从中掌握第一手材料,认清历史事实,有利于保持正确的判断力和清醒的鉴别力。
本次座谈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在座谈会上说: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理论工作者来到高校,与师生就如何搞好刘少奇研究直接对话,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比较新颖的方式,不仅能推动党史研究,而且还能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仝华主持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