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工作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主题

作者:韦建桦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6日    

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这个历史时刻,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鲜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在当前应当承担什么使命、确立什么主题,理论研究应当如何突出主线、调准角度、改进方法,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党的十七大为我们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和思路。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承担着特殊使命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坐标上,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当前是一个关键阶段,是因为我们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从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局来看,目前正是一个需要认准方向、破解难题、实现突破、乘胜前进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宽、更远一些,就会发现这里所说的“关键阶段”还包含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意蕴。

首先,从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直有一个强烈而又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决心用两百年时间把积贫积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化强国。从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 年,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决心再用一百年时间,使自己的祖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从鸦片战争到现在,150 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但要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行百步者半九十”。目前,正是需要我们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刻。

其次,用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来看,社会主义事业在上个世纪经受挫折以后,目前正处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这个社会主义阵地寄托着世界进步人类的希望。近30 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辉煌成果,使人们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看到了社会主义的远大前程。同时,人们也迫切希望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向前迈进,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当代世界展现出新的生机、新的魅力和新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正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七大正是在关系到中国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在这个关键时刻承担着特殊使命。党和人民要求我们全面阐释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发挥理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深入阐发十七大总结的改革开放宝贵经验,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要求我们推进理论探索,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作出新的贡献;要求我们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为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充分利用时代为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所提供的广阔空间和宝贵契机。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必须把研究、阐释和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鲜明的主题

党的十七大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书写了重要篇章。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这篇著作中指出:自从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世界历史发展的每个时期,“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但是,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①。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列宁的预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进一步证实了列宁的预言,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更是以无可辩驳的生动事实昭示着列宁的预言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的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既反映在实践方面,又反映在理论领域;既体现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又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历史性飞跃,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党的十七大对这种历史性变化和历史性飞跃所作的科学概括和精辟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以及由这两者共同组成的“一面旗帜”,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保证,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针和根本途径。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必须反映在各民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实践之中,必须体现为由这种理论转化而成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它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和根本道路,并在亿万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方法;它以确凿的事实和丰富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只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一定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且有力地鼓舞着世界各国追求真理的人们。正如一位德国学者最近在北京所作的题为《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共十七大》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样:“苏东剧变曾使我们陷入巨大的痛苦、压抑和迷茫之中。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无可否认的成就,使我们在迷途中看到了前途;而中共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使我们进一步把失望和绝望变为希望。中共十七大使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这棵风雨中的大树不仅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工作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的主题活着,而且根基牢固,叶茂枝繁,生机无限。”③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从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 年的实践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 年的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结论具有很重的政治分量和很丰富的理论含量。它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点明了主题,确定了重点,指出了方向。我们要始终围绕研究、阐释和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主线,来开展生动活泼的理论工作。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贴近时代要求,把握科学方法

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增强大局意识,应当具有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相适应的信念和眼光、胸襟和气魄,应当展现昂扬奋勉、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应当用实际行动和优秀成果证明我们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和阐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深远意义,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深入研究和阐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宝贵经验和奋斗目标,深入研究和阐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密切关注和认真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探讨和准确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质联系,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四个分清”进一步全面领会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上述各项工作中,我们还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把握好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十七大报告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和科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当代形态和最新境界。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牢牢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另一方面,在今天,只有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我们才能真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真谛和要义,因为这个理论体系全面而又系统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中的实践品格和创新特征。从本质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是“四个分清”的产物。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史和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近30 年来在理论上努力实现“四个分清”、在实践上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在继续,并将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在未来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坚持这个方向,始终保持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本质属性。

我们都知道,列宁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一文中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它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随着具体的政治形势和任务的改变“, 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④。在《我们的取消派》一文中,列宁再次详细阐述了这一重要观点,他说:“既然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么在俄国同在其他国家一样,不同的历史时期时而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面,时而特别突出马克思主义的那一方面,那就不足为奇了。”为了避免误读,防止曲解,列宁特别指出:“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时候可以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某一方面;这只是说,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并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总的历史条件。”⑤我认为,列宁在这里阐述的方法论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科学地把握了列宁所说的“总的历史条件”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指导意义,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才打碎了教条主义枷锁,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再认识,并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提炼和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只有深刻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全面认识这个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始终开放的科学属性,才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得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结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四个分清”的研究目标,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形成以来不断发展,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必须深入研究它的源头的情况,才能更好地认识它在今天的走势与流向,这是我们熟知的道理。但仅仅了解这一点还不够,我们应当进一步看到,要科学地判断源头的情况,不能仅凭文本和典籍来进行探赜索隐的考辨;只有立足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潮头,才能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真切地认识这条长河在源头的深度和广度、成因和构造、科学真理性和整体开放性。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一方面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一方面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已经写成和发表的著述,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论断加以充实或补正。正是凭借这样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长河才不断汇集来自实践的活水,日益显示出波澜壮阔的气势,任何时候都不会淤塞和干涸。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为我们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精神。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宣示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同时也明确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普及和理论创新的主题。我们要紧扣这个主题,振奋精神,履行职责,开创理论工作的新局面。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3 版第2 卷第308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版第1 卷第9 页。

③Eike Kopf , Vom Manifest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Chinas bis zur 171 Tagung der KPCh.

④《列宁选集》第3 版第2 卷第279 页。

⑤《列宁全集》第2 版第20 卷第129 页。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1期)(作者:中央编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