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

作者:徐向梅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2013年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访俄罗斯,从而在两个国家甚至国际范围内引发有关两国关系特别是两国元首着重强调的务实合作关系的关注。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伴随着市场化转轨出现大幅度经济衰退,居民生活必需的粮食、食品、轻工业产品及日用消费品严重匮乏,中国对俄出口便以这类产品为主,机械设备只占10%左右。俄向中国出口钢材、化肥、木材、电站设备、车辆机械设备、军工产品以及生产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但石油贸易量不大。199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76.8亿美元。由于秩序混乱、调控不力,特别是中国方面缺乏对出口商品质量的监管,大量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损害了俄罗斯人对中国商人和中国商品的信心。加之俄罗斯由于自身经济不景气,其总体外贸额较前出现大幅下降,所以,尽管中俄政治关系发展良好,解决了长期困扰的边界问题,构筑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是经贸往来却过于冷淡,双边贸易额在90年代中后期徘徊不前甚至下降,1999年只有57.2亿美元。

2000年以后,俄罗斯本国政局稳定,经济走上恢复和增长的轨道,中国经历2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实际上,中俄政府间自1997年就签署了一系列有关经贸合作的纲要和协定,比如:《1997―2000 年贸易协定》(1997)、《2001―2005年贸易协定》(2000)、《关于2010年前中俄经贸合作纲要备忘录》(2005)、《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2009),还有其他一些涉及税收、口岸合作、农业经济技术合作、能源开发等具体领域的合作协议以及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200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80亿美元,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2012年达到881.6亿美元。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较前年下滑,其余年份年均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其中很多年份保持了30%~40%的增长,2007年较上年增长了44.3%。从2010年起,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

尽管中俄经贸在2000年代增长迅速,但总量还是太小。以2012年881.6亿美元的最大值来看,同期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为5460.4亿美元,与美国4846.9亿美元,与日本3294.5亿美元,与韩国2563.3亿美元。加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俄罗斯只能算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在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2005年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占了24.81%和7.48%,服装、轻纺材料及制品和鞋类占到55.52%。2012年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上升到65.36%,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占5.99%,新增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占比5.15%,服装、轻纺材料及制品和鞋类则下降到23.65%。由此可见,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的结构呈逐渐优化趋势,机电和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大幅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显著下降。

在中国从俄进口的商品中,2005年原油占31.21%,钢材占9.91%,铁矿砂及精矿占2.62%,也就是说,能源和原材料产品占了43.74%,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只有3.85%。201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品中仅原油和成品油占比就达到60.38%,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则进一步下降。此外,近些年双方农产品的相互进出口始终保持了一定比例。由于在天然气价格方面存在分歧,俄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谈判还在进行中。从上述数据可见,尽管俄政府层面近年不停地呼吁优化其出口结构,渴望提高对华机电和技术创新类产品出口比重,但看起来鲜有成效。

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多,中俄两国的金融合作也取得显著进步。从1993年中国银行率先在俄罗斯开立分行,随后中俄多家银行在两国互设代表处或分行。从2003年试点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和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允许两国间边境贸易采用本币结算,双方多家银行建立了账户代理行关系。目前,两国间边贸本币结算地域已经从黑龙江扩大到吉林、内蒙古和新疆等省份,俄罗斯方面也从阿穆尔州扩展到多个联邦主体。2011年6月两国央行签订新的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后,中俄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了一般贸易。2012年中俄贸易本币结算额达到4%。2011年年底卢布和人民币相继在对方国家部分银行网点挂牌交易,实现了卢布和人民币直接可兑换。

最近一些年,两国领导人在高层互访中多次强调要深化能源合作,在高新科技、相互以及基建设施领域加强合作。不过这些项目推进起来并不容易。最成功的技术合作项目应该说是1997年签订合同、1999年开工建设、2007年投入使用的田湾核电站项目,这也是中俄两国最大的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双方已开始推进二期工程的合作。为了实现上下游一体化、让俄罗斯石油公司分享产业链利益,2006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原则协议,拟在中国天津建设年加工能力1000万吨的大炼油厂。最近两年中俄两国一直在探讨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和宽体客机的项目。中国边界省份与俄罗斯的地区合作逐步加深。黑龙江省目前在俄远东地区辟有15个产业园区,涉及工业、农业、林业等很多领域。2009年两国元首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这次习近平主席访俄双方再次强调要具体落实该规划纲要。

中俄两国相互间的直接投资发展不很理想。俄对华投资10多年来没有进展,2000年是0.2亿美元,2011年和2012年都是0.3亿美元。中国对俄投资从2004年的0.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7.2亿美元。从2004年至今,中俄之间累计相互投资40多亿美元,中国在俄外国直接投资国家中排名第11位,俄罗斯在中国外国直接投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中排名第13位。2011年6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签署备忘录共同成立中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目标募集规模20亿~40亿美元,计划向俄罗斯、独联体和中国的物流、农业、工业生产、日用品生产行业投资。目前中俄投资基金已完成首个交易项目,向俄第二大林业公司俄罗斯森林产品公司注资,帮助该公司向中国出口木材。

总体来讲,中俄双边贸易近年增长迅速,中国对俄出口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和大项目合作在热议中,有望向前推进。相互间的投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中俄投资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值得期待。

  影响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俄经贸发展一方面应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

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各自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贸易水平。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升世界第二位,2009―2010年外贸总额连续3年世界第二,2012年更首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881.6亿美元的中俄双边贸易额对中国来讲确显微薄,特别是相比中欧、中美、中日来讲,应该说中国发展对俄贸易的潜力巨大。从俄罗斯来讲,尽管近年经济增长迅速,但总量上2012年GDP刚刚超过2万亿美元,外贸总额8600多亿美元,中俄贸易已占到其外贸总额的10%多,且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因此说,从俄罗斯方面,囿于经济和外贸发展水平,对中国贸易的增长速度可能受到一定制约。这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导致俄罗斯一方难以消除戒心。中国对俄出口结构呈逐渐优化的趋势,而俄对华出口结构非但没有向他们所希望的方向优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趋向反而更加明显。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对能源和原材料日益扩大的需求是发展的必须。从中国每年对国际市场原油产品的需求来看,俄罗斯从来都不是中国最大的供油国,以2012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2432.94万吨这一近年来最大值来看,也只占了当年中国进口原油的8.98%,俄在伊朗由于核问题受到制裁从而减少了供应量的情况下排到中国供油国的第三位。另一方面,从俄罗斯方面,其本国经济就是以能源和原材料为根基和导向的,尽管近些年俄政府不断倡导创新经济,但是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占比不降反升,2012年其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66.1%。如果俄罗斯经济短期内无法实现自身的结构调整,其对华贸易结构也难以迅速实现优化。但是基于对成为中国原料附庸的担忧,俄罗斯一方在与中国合作方面总是有所防备,这也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双方的深入合作。

中俄两国都处于转型时期,存在制度不健全、行政掣肘和腐败、营商环境欠佳等问题,这些也阻碍了双方投资者的脚步。根据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俄罗斯在183个国家中排名第120位,中国排第91位。俄总统普京目前加大力度整顿本国的投资环境,提出目标要在2020年前将排名从第120位提升到第20位。如果目标能实现,那国际资金就不是流入而将是涌入俄罗斯。

此外,还有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两国文化和居民心理方面的因素等都会对中俄经贸合作构成影响。

中俄两国互为陆上最大邻国,又都处于转型发展和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经济互补性很强,两国间的贸易合作是双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而迫切的需求,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目前应该做的是想方设法突破和超越制约发展的因素,使中俄经贸合作真正越过藩篱,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