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風運動和整黨運動的開展【2】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1-01   
分享到 :

根據黨組織的現狀,整黨中把黨員分為四部分人:(一)具備黨員條件的﹔(二)不完全具備黨員條件,或者有較嚴重的毛病,必須加以改正提高的﹔(三)不夠黨員條件的消極落后分子﹔(四)混入黨內的階級異己分子、叛變分子、投機分子、蛻化變質分子等。中央要求,整黨時,首先將第四部分人清洗出去,然后對第二部分人、第三部分人加以區別,對其中經過教育仍確實不符合黨員條件者勸其退黨。根據中央的要求,各級黨委在對黨員進行審查鑒定階段,一方面堅決清除混入黨內的各種壞分子,以純潔黨的組織﹔另一方面教育提高不完全具備黨員條件,或有較嚴重毛病的黨員,使他們努力符合於黨員條件。對於拒絕接受教育或經教育改造無效的消極分子,採取妥善方法勸其退黨,或撤銷他們的黨籍,以提高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

在整黨進行過程中,全國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1952年“三反”運動全面展開后,黨中央於2月和5月先后發出《關於“三反”運動和整黨運動結合進行的指示》、《關於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整黨建黨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三反”運動對於共產黨員是一次嚴格的考驗,對於黨的組織也是一次有效的清理,所以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在“三反”運動中,廣大群眾揭露出一批黨員和干部的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現象以及少數腐化變質分子。這是對黨員和黨組織的一次群眾性的審查,有力地促進了整黨運動的深入開展。

在整黨期間,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謹慎地發展新黨員。在城市,著重在產業工人中建立黨的組織﹔在新區農村,則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吸收經過教育符合黨員條件者建立黨的支部。無論在城市和農村,均對願意接受黨的教育的積極分子,進行關於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教育,經過這種教育后將確實符合黨員條件者吸收入黨。

截至1953年6月底,全國共新建立8.2萬個黨支部,基層支部由1951年的24.6萬個發展到32.8萬個。在50個職工以上的廠礦企業、大專學校,一般都有了黨的組織。在已完成整頓的基層組織中,平均約有90%的黨員是符合或基本符合共產黨員標准的,約有10%不符合黨員標准。經過整黨,共有32.8萬人離開了黨的組織。其中,屬於混入黨內的各種壞分子和蛻化變質分子的23.8萬人被清除出黨,9萬余人不夠黨員條件自願或被勸告退黨。

在三年多整黨期間,全國共吸收107萬新黨員,與清退出黨者相抵,全國共產黨員的總數由580萬人增至636.9萬人。在黨員的分布上,工礦企業中的黨員數量為66.6萬人,與1950年底相比,增加了108%,增長得最快﹔學校教職員和學生黨員為14.3萬人,增加了30%﹔農村中的黨員有337.2萬人,增加了8.7%。經過整頓和發展,黨在組織成分和黨員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民主革命時期,黨成功地解決了在農村環境中如何建設黨的基本問題,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從過去長期處於地下秘密狀態到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建黨,擴大黨的組織基礎和黨員隊伍,並適應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入城市、開始由城市領導農村的重大轉變。密切結合民主改革和恢復生產的各項工作進行整風、整黨,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使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新的條件下得到鞏固和加強,黨的政策得到社會各階層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從另一方面看,隨著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所肩負的任務,從過去領導武裝斗爭掌握局部政權到在執掌全國政權的條件下領導人民建設新國家、新社會,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黨的戰斗力以及黨員的素質都亟待提高。如何更加適應黨的地位的這種歷史性轉變,怎樣建設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武裝,領導中國順利地走向社會主義、走向現代化的合格的執政黨,將成為中國共產黨需要不斷探索的一個重大課題。

稿件來源: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冊),中央黨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