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集團批判“右傾翻案”【2】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1-08   
分享到 :

但是,由於毛澤東擔心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因而改變了批林的正確方向,這使江青集團有機可乘,更加有恃無恐地批判“極右”和反擊“右傾翻案”。周恩來等人的努力已越來越難以繼續了。

1973年5月20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委員、候補委員以及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負責人共246人。會議有三項議程:籌備召開黨的十大,討論“批林整風”運動,討論本年度的國民經濟計劃。會議期間,傳達了毛澤東關於“隻注意生產,不注意上層建筑、路線,不對”和“要注意培養青年干部”等指示。這顯然是針對批判極左思潮、恢復經濟秩序的努力而發的。由於批判極左思潮這時幾乎已被視為禁區,會議在討論“批林整風”時,除了批判林彪極右實質的表態外,就是一些空洞無物的套話。有的負責人在發言中,已開始檢查本地區把林彪當作極左來批的“錯誤”。

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會議宣布解放譚震林、李井泉、烏蘭夫等13名老干部,同時決定王洪文、華國鋒、吳德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並參加政治局的工作。會議還決定由張春橋等組成黨章修改小組,在中央政治局領導下,起草《中國共產黨章程(草案)》和黨的十大政治報告。這次會議明顯地反映出當時黨內兩種力量斗爭的態勢和特點。一方面,周恩來領導批判極左思潮斗爭的一些主要成果仍然保存並繼續發揮著作用,鄧小平等一批老同志出席了會議並將出席黨的十大,使黨中央領導層的健康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另一方面,會議進一步扭轉了批判極左思潮的正確方向。王洪文參加政治局工作,張春橋主持起草十大文件,標志著江青集團的勢力進一步擴張。

7月4日,毛澤東在同王洪文、張春橋的談話中,尖銳地批評了外交部上送的一份分析美蘇關系動向的內刊,說:“結論是四句話:大事不討論,小事天天送。此調不改動,勢必搞修正。”“將來搞修正主義,莫說我事先沒講。”這實際上再次批評了主管外交工作的周恩來。

在“批林整風”運動中,周恩來把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團的罪行和批判極左思潮、落實黨的干部政策結合起來,這是1967年2月前后許多中央領導同志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極端做法這一正確主張的繼續。這場斗爭雖然遭到挫折,后來在“批林批孔”運動中被迫中斷,但它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衷心擁護,並對后一階段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