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2】

作者:郭東敏    發布時間:2013-09-04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毛澤東一直孜孜不倦地圍繞著“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等問題苦苦探索,其探索的理論成就主要集中在《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及黨的八大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上,如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步驟及實現現代化的基本方針、提出了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問題、重視社會主義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重視社會主義的所有制結構、生產和流通體制改革、重視商品經濟、重視政治建設、重視文化建設,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和階段性問題,等等。這些都成了學界研究毛澤東與社會主義命題的關注點。但有些學者的研究往往也就此為止,認為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以后的歷史時期發生了像“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嚴重失誤和錯誤,所以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的探索也就停止了,對此筆者並不能苟同。雖然從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開始,毛澤東的探索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嚴重失誤,但主觀上講,他仍在努力探索,隻不過這一過程是在曲折中進行的。從1956年開始至1976年毛澤東逝世,這20年時間應該全部看作是毛澤東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時期,其大致經歷了探索取得積極成果、探索的成功與失誤並存及探索誤入歧途三個階段。而且我們不能將毛澤東在探索中所犯的失誤、錯誤與整個探索時期等同起來,不能因為探索中的錯誤而將整個探索實踐否定。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從許多方面來說,現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毛澤東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任何先例可循,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探索過程也是異常艱辛的。他在探索中提出的許多富有創造性的思想,盡管還存在不成熟的地方,甚至有的還不系統,但卻為改革開放后我們黨重新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這一點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已經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毛澤東的探索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應當作為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也必然會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探索帶來許多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