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與高州【3】

作者:盧方圓    發布時間:2015-08-17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江總書記的高州之行,雖然時間短暫,僅有一天半的時間,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是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關心群眾的情懷。江總書記不顧七十多歲的高齡,從北京坐飛機到湛江,從湛江坐火車到茂名,從茂名坐中巴到高州,前后奔波了8個多小時。隨后又不顧勞累,一到高州就上山,去看荔枝生產,去訪問農戶。在農戶家裡,跟農戶扯家常,問收入,問家庭的情況。場面非常融洽、非常親和。那個農戶家裡有一個小孩,才1歲多,但很乖。本來山區的小孩沒見過什麼世面,很怕生的,但他不怕生,江總書記進門后伸手去抱他,他就爬過去了。江總書記笑著對在場人說:“我抱過很多小孩,一般都很害羞,想不到這小孩不怕,真是逗人喜歡。”江總書記抱著他,坐了一會后,他的奶奶又抱著他,抱了一會后,他又掙著爬向江總書記,江總書記又把他抱起。后來,江總書記要走了,這個小孩的爺爺抱著他出去送江總書記,江總書記伸手過來,說我帶你去北京,結果他不干了。江總書記笑著說:“他怕我把他帶到北京去!”“看來,你還要大一點才能去北京。”

一個是生活上的艱苦朴素。江總書記在高州,住的條件很差,連我們都過意不去,但他堅持住在縣裡。他不講究這個,主要是講工作。他在元宵節晚上跟我們一起吃飯,就是四個菜,很簡朴。他自己吃飯也是,在駐地搞了一個微波爐,把菜切好放到微波爐裡,一煮就吃了,非常簡單。

一個是非常強烈的憂黨憂民意識,特別是憂黨的意識非常強烈。江總書記當總書記以來,他在講話中講得最多的就是黨建問題。在我們高州也是。他在高州的主要活動就是研究黨建問題。2月20日上午開座談會的時候,他聽完我們對黨建工作的匯報以后,插話說:我作為黨的總書記,我朝思暮想的就是怎麼樣把黨建設好。他用了“朝思暮想”這麼一個詞,我們聽后,非常感動,非常震動。

江總書記在高州,我們還切身感受到了他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高州地處偏遠,江總書記能來此視察,我們感到機會難得,便破例提出了三個要求:為我們題個詞﹔同我們領導班子照個相﹔在他視察的地方種一棵荔枝樹。這三件事,江總書記都一一為我們辦成了。他先后照了三次相,不僅同我們高州的領導照,還同茂名的領導照,又同解放軍的同志照。關於題詞,我們在他住的地方擺好了文房四寶,2月20日中午,他知道我們的要求后,趁午休的時候給我們作了一個題詞:“搞好山區綜合開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這個題詞,既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對我們的肯定。對於種荔枝樹,在2月19日下午江總書記視察荔枝林時,我們事先在山上挖好了樹坑,擺好了樹苗,准備好了工具和水。由於日程安排上沒有這一項,我們怕不行,就在江總書記到了以后,跟曾慶紅同志說,他說好,我給總書記說說。我們匯報完以后,曾慶紅同志對總書記說,總書記,他們希望您種一棵樹。總書記說,好啊!結果就種了一棵荔枝樹。通過這些事,我們感到江總書記非常平易近人,也非常理解基層的工作。

江總書記結束高州之行以后,又在廣東先后考察了深圳龍崗區的南嶺村、順德,以及廣州的其他幾個企業,經過一番考察、調研,2月25日在廣州發表的講話裡面,很完整地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總書記關於“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從總結黨的歷史經驗角度來總結的。他在高州講的“五個始終”是從“三講”教育的意義方面來講的。“三個代表”和“五個始終”,角度、出發點是不同的。為了搞好“三講”教育,搞好黨的建設,最后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說,他在高州講話中雖然沒有完整地講到“三個代表”,但“三個代表”的提出跟高州是有關系的。

江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三個代表”是我們黨近80年歷史的總結,是我們黨執政經驗的總結,也反映了當代世界和我國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的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第三個裡程碑,第三次理論飛躍。

學習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關鍵在於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高州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們按照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堅持了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大力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經濟實力。2001年,高州的經濟發展,與1978年比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16.6倍,年均遞增13.3%。農民的人均收入從159元增加到3980元,增長了24倍,年均遞增15%。我們按照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要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近幾年主要抓了“三講”教育和農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開展了文明行業、文明窗口、文明單位、文明鎮、文明村、文明戶等等的創建活動,並把先進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和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上。我們按照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堅持以民為本的思想,以轉變作風為重點,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深入基層,為群眾排憂解難,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千方百計地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現在,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我們又提出建設經濟強市,爭創文化名城,努力在廣東的山區縣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目標。總之,高州這幾十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就是認真履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結果。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