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日內瓦會議的軍事談判
日內瓦會議是根據1954年2月蘇、美、英、法四國外長柏林會議的建議召開的。這一建議是根據朝鮮停戰協定有關規定和印度支那戰爭法越雙方希望停戰的願望作出的。核心是解決法越雙方停戰的問題。
憶日內瓦會議的軍事談判
雷英夫
日內瓦會議是根據1954年2月蘇、美、英、法四國外長柏林會議的建議召開的。
這一建議是根據朝鮮停戰協定的有關規定和印度支那戰爭法越雙方希望停戰的願望作出的。當時,最緊急的任務是印度支那停戰問題,因為朝鮮問題雖然由於美國的破壞也很需要解決,但畢竟已經停止了戰爭。
停止印度支那戰爭是1953年11月法國首先提出的,接著胡志明在同月接見瑞典斯德哥爾摩報的記者時,正式表示願意和法國進行和談。經過有關方面的促進協商,四國外長會議才達成協議:於1954年4月26日在日內瓦召開中、蘇、美、英、法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會議,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
法國之所以首先提出印度支那停戰問題,是因為當時法國面臨著重重困難。在國內,存在著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在國外,它的殖民統治受到愈來愈強烈的挑戰:一是在印度支那進行的殖民戰爭陷入了困境,二是由於阿爾及利亞興起的民族獨立運動使它不得安寧。這樣,導致了法國國內的政治危機,內部派系斗爭加劇,相互傾軋﹔人民對在越南、阿爾及利亞繼續進行殖民戰爭和殖民統治的不滿呼聲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它企圖以在印度支那停戰撤軍來解除困境,爭得某種程度的主動,同時又可從印支戰場抽出兵力去增援在阿爾及利亞的法軍,以減輕財政負擔,緩和政治矛盾。
越南民主共和國之所以響應法國關於和談的建議,一是因為在軍事上印支戰爭的形勢雖然很好,但雙方基本上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越南人民軍在短時間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在政治上可以高舉和平的旗幟取得廣大的同情,因此想休整一下,喘口氣。二是當時美國積極插手印支事務,希望法國打下去。所以,它大力援助法國,提供飛機、大炮、彈藥、輕武器,並派出美軍顧問團。從1951年到1954年7月,法國用在印支戰場中的經費,有五分之四來源於美國,共計26億美元。美國的世界戰略計劃就是想獨霸世界,在東方要控制東南亞、日本、朝鮮,並取代法國控制印度支那,從而實現對中國的大包圍。因此,如何粉碎美國擴大印度支那戰爭的陰謀,就成了一項緊迫的任務。
當時,印支戰場上的軍事形勢是:越法雙方兵力基本上勢均力敵。法偽的兵力為48萬人,其中法軍14萬人,偽軍34萬人﹔越軍的總數為35—40萬人。兵力上法國稍佔優勢﹔武器裝備上,它有飛機、坦克、大炮,特別是海、空軍佔絕對優勢﹔民心士氣是越南佔優勢。在南方的紅河三角洲地區法軍佔優勢,越軍隻有游擊隊和若干小塊根據地﹔在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區,越軍雖然在人數上佔優勢,戰略形勢也比較有利,但法軍的工事很堅固,越軍啃不動。雙方機動作戰的能力,越軍略優。總觀整個軍事形勢,雙方各有所長,短期內誰也無法徹底戰勝誰。因此,雙方都想停下來,通過政治談判來解決軍事問題。
既然法國想和,越南想和,蘇聯等國也贊成和。我們認為,印支和平的實現,不僅有利於越南民主共和國,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如果法國不停火,美國再插手印支,不僅對越南、對印支人民和世界和平不利,對我們中國也很不利,因為美國會一點點地擴大到我國邊境,在越南又會出現一個類似朝鮮的局勢。這樣我們不出兵援越不行,出兵援助將比援朝的困難更大。一是交通線過長,二是深山密林,地形復雜,因此前方給養、武器彈藥的供給,都會比在朝鮮困難得多。在朝鮮拖住我們百把萬部隊,消耗了我們巨大財力物力,如果越南再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就太不利了。從軍事上說,按照朝鮮戰爭的經驗,我們即使出兵,短期內也隻能打個平局。所以,在美國還沒有插手以前,就以和平方式把印支問題解決好,以促進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這是我們贊成和談的主要目的。
為了把日內瓦會議開好,在日內瓦會議召開前,即在1954年4月上旬,蘇聯曾就友好國家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方針問題同周總理和胡志明主席進行磋商。當時,總理率喬冠華、陳家康和我去蘇聯參加蘇、中、越三國會議。會上統一了認識,確定了和談的方針和策略,這就為中、越、蘇在日內瓦會議的互相配合、密切協同奠定了基礎。
從1954年4月26日日內瓦會議召開到7月21日結束,會議可分為兩個階段。從4月26日開幕到6月15日休會,為會議的第一階段,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和印支問題交叉進行。有關朝鮮問題的會談,有18個國家參加,即中、朝、蘇和以聯合國軍為名義侵略朝鮮的15個國家,及南朝鮮李承晚集團。主要議題是實現朝鮮的和平統一和撤軍,朝鮮的局勢已不存在停戰問題,因為協定在1953年7月就已經簽字,這時,朝鮮的主要問題是通過和平選舉實現南北方統一和美國及其他外國軍隊撤離朝鮮。但美國反對和平,竭力阻撓會談取得積極成果,因此它向15個參加聯合國軍的國家施加壓力,搞了個16國聲明,使朝鮮問題在日內瓦會議上無結果而終。6月15日朝鮮問題的討論結束后,外長級的會談休會,與下一階段印支問題會談無關的各國外長都已離開日內瓦回國。
復會后一直到會議結束,是專門關於印支和平問題的會談。在這段會談中,有9個會議也是交叉進行。一是日內瓦會議本身,叫大會,這是政策性、公開性的,有記者列席。二是限制性的小型會議,發言稿不公開,不讓記者到會。大會進行政策性問題的辯論,限制性會議則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由於會議的宗旨是要求和平、要求獨立,這就存在著一個國際監督與國際保証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限制性會議進行了小范圍的討論。三是以印支談判的主角——法國和越南為對手的雙邊軍事會議(包括南越保大代表)。主要是商談停戰協定、撤軍等。越南要求法國撤軍,而法國也要求越南從柬埔寨、老撾撤軍。這個會議產生了正式的停戰協定。各國代表團都承認了這個協定,這樣就有了國際保証。這三個會交叉進行,緊張時幾乎是天天開。每個會都有自己的主題,相互關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