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要想使人昭昭,自己先要昭昭

作者:張炎良 劉郝    發布時間:2016-03-28    來源: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朱佳木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7日電(記者張炎良 實習記者劉郝)“古人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今天我們做思想教育工作、新聞宣傳工作同樣如此。要想使人昭昭,自己先要昭昭。就是說,要使受眾把問題看明白,自己先要把問題想明白,這樣才能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如果自己還沒想通,講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就難免生硬、牽強,要麼說空話套話大話,要麼說過頭話。那種話既不解決問題,也沒有人願意聽,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朱佳木這樣對記者說著自己對教育和新聞工作的看法與期待。

朱佳木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現在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會長,長期從事黨史國史研究和陳雲生平思想研究。去年,中國青年網記者曾就社會上出現的誣蔑革命烈士、民族英雄的言行問題採訪過他。

這次採訪,記者首先向他提出應當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關於“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 的重要論述。

朱佳木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堅持和發展。現在有人說黨和政府的媒體不能姓黨,而應當“姓人民”。我認為,這起碼是對馬克思主義常識的無知。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政黨是階級社會的產物,黨性來自黨所代表的那個階級的階級性。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政黨,因此,共產黨的黨性首先來自工人階級的階級性。由於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決定了它與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因此,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也代表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產黨的黨性與人民性是統一的。我們說“黨媒必須姓黨”,就是說它首先必須堅持自己的黨性,隻有這樣才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說“黨媒”要做黨的喉舌,就是說它隻有做黨的喉舌才能真正做人民的喉舌,或者說做黨的喉舌就是做最廣大人民的喉舌,二者之間並不矛盾。習近平總書記那次講話中,在強調“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的同時,反復強調媒體“要與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要“宣傳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呼聲”,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就是對黨性與人民性、黨的喉舌與人民喉舌關系的最好闡釋。他這樣講,不僅合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而且在當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那種反對“黨媒必須姓黨”的觀點,不就是把黨和人民對立起來了嗎?他們口口聲聲說媒體要“為人民說話”,其實不過是拿“人民”當幌子,骨子裡想說的是媒體應當代表少數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所以,贊成還是反對“黨媒必須姓黨”,實質不在於“黨媒”要不要代表人民說話,而是要“黨媒”代表人民中的最大多數說話,還是隻代表少數人說話。

朱佳木還說: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要增強看齊意識,我理解這是指媒體要在道路、方向、目標和大政方針上向黨中央看齊,是指在思想上政治上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這個要求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也是媒體必須遵守的政治紀律。我們黨的紀律規定個人服從組織、全黨服從中央,黨的媒體當然不能例外,必須以黨中央的聲音定調。就像交響樂隊一樣,所有樂器隻能以第一小提琴手的聲音定調,否則就要亂套。由於媒體具有廣泛的傳播性和影響力,不僅要以中央聲音定調,而且音調還要定准,不要跑調,就是說,既不要低,也不要高,否則差之毫厘,會謬以千裡。凡事話說不到位、做不到位固然不好,過頭了效果同樣不會好。古人講“過猶不及”,就是這個意思。

記者又問,現在有人認為網絡監管與言論自由有矛盾,對此您怎麼看?

朱佳木回答說:言論自由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必須加以保障,包括保障錯誤言論的自由。我們過去在這方面有過教訓,應當記取。但同時也要明確,世界上從來沒有抽象的絕對的自由,言論自由在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不是無邊無際的。在我們國家,言論自由首先要受法律的制約。《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刑法》規定,不得煽動分裂破壞國家統一﹔不得以造謠、誹謗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不得制作、散發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其他物品,或通過講授、發布信息等方式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不得誣告、陷害他人﹔不得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不得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不得在戰時造謠,擾亂軍心,否則要受法律的懲處。其次,共產黨員的言論自由還要受到黨紀的制約。2015年10月修訂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六章“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中明文規定:凡公開發表違背四項基本原則,違背、歪曲黨的改革開放決策,或者其他有嚴重政治問題的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的﹔丑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者詆毀、誣蔑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者歪曲黨史軍史的,都要視情節予以相應處分,直至開除黨籍。另外,言論自由還要受到道德的制約。無論任何人通過任何媒體發表傷風敗俗的言論,都要受到輿論的譴責,承擔由此造成的社會后果。可見,所謂言論自由,是指在法律、道德范圍內的自由,對於共產黨員來說,還要加上黨紀的范圍。那種認為言論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約束、不分任何場合、想說什麼說什麼的觀點,是不對的,也是沒有根據的。

朱佳木說,鄧小平曾經指出:“美國現在有一種提法:打一場沒有硝煙的世界大戰。我們要警惕。資本主義是想最終戰勝社會主義,過去拿武器,用原子彈、氫彈,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現在搞和平演變。” 既然是打“無硝煙的戰爭”,是搞“和平演變”,使用的“武器”、“彈藥”就離不開言論。所以,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在一定意義上講,主要是言論之間的斗爭。正因為如此,國內外敵對勢力總喜歡拿“言論自由”做幌子。對此,我們要頭腦清醒,不要上當受騙。

朱佳木說,弄清楚了上面這些道理,也就會弄清楚網絡監管與言論自由的矛盾問題。網絡是新媒體,一定意義上是虛擬空間。但它既然是媒體,就會產生社會作用,就同樣不是法外之地,在它上面發表言論,同樣要受到法律、黨紀、道德的制約。我們國家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領導包括對意識形態、宣傳輿論工作的領導。因此,網絡中涉及意識形態、宣傳輿論的內容自然要由黨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監管,這種監管正是黨對意識形態、宣傳輿論工作領導的具體體現。當然,網絡監管也要依法進行,《刑法》中就明文規定,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要受相應處罰。不過,網絡既然是新生事物,對它的監管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很成熟,隻能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現在監管中有不應該刪除的信息刪了,也有該刪除的信息沒有刪,兩種情況都存在。對此,要通過不斷加強和完善監管的方法來解決,而不能否定監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