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斗爭【2】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1-26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在思想文化領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清理和批判唯心主義等非馬克思主義觀點,特別是其中很有影響的代表人物胡適的思想觀點,是必要的,有著積極的意義。

這有助於黨的各級干部和廣大知識分子並經過他們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學會在實際生活中去辨別和消除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更好地進行建設社會主義的各項工作。但是,思想問題和學術問題是屬於精神世界的很復雜的問題,採取批判運動的辦法來解決,勢必流於片面和簡單化,使思想、學術上的觀點不能平等地進行討論,弄清是非。雖然黨提出對俞平伯這類知識分子應當採取團結的態度,但是圍繞《紅樓夢》學術研究思想的批判實際上演變為一種政治批判。對胡適思想的批判,對五四運動以后最有影響的一派資產階級學術思想進行清理和批判,是當時宣傳歷史唯物主義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在批判中有“全盤否定”的缺點,存在著把思想問題和學術問題當作政治斗爭並加以尖銳化的傾向,帶來了消極后果。

當時在思想理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還有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胡風是長期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的進步文藝理論家、詩人。在全國解放前,對胡風所主張的文藝思想,進步文藝界中就有不同意見和爭論。這些爭論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以后。1952年9月到12月,中央宣傳部召開過四次討論會,對胡風的文藝思想進行批判。1953年春,《文藝報》先后發表文章,說胡風文藝思想是反馬克思主義、反現實主義的。對此胡風不服,於1954年7月將他寫的《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呈送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領導人。報告對報刊上公開批判他的幾個理論性問題作了說明,並陳述了他對改進文藝領導工作的意見。

隨著對胡適思想批判的展開,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很快上升到政治高度。1955年1月,中央宣傳部向黨中央提出《關於開展批判胡風思想的報告》,認為胡風文藝思想是徹頭徹尾的資產階級唯心論的,是反黨反人民的文藝思想。他的活動是宗派主義小集團的活動,其目的是要為他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想爭取領導地位,反對和抵制黨的文藝思想和黨所領導的文藝運動,企圖按照他自己的面貌來改造社會和我們的國家,反對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報告認為,因為胡風披著“馬克思主義”的外衣,對群眾的迷惑和毒害作用,就比公開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更加危險。中共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要求各級黨委必須重視這一思想斗爭,把它作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一個重要斗爭來看待。隨后,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運動在全國展開,並很快演變為一場揭露所謂“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斗爭,造成錯案。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黨對於把思想問題混淆為政治問題所帶來的嚴重危害還不是認識得很清楚,但對這方面出現的問題還是進行了初步總結。1955年3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指示》,其中指出,在各個學術和文化領域中清除資產階級錯誤思想的任務,不是一個短期的批判運動所能解決的,必須以長期的努力,開展學術批評和討論,才能達到目的。《指示》對正確開展學術批評和討論提出若干原則,包括:學術批評和討論,應當是說理的,實事求是的﹔應當以研究工作為基礎,反對採取簡單、粗暴的態度。解決學術問題上不同意見的爭論,應當採取自由討論的方法,反對採取行政命令的方法。應當容許被批評者進行反批評,而不是壓制這種反批評。應當容許持有不同意見的少數人保留意見,而不是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應當分清政治上的反革命分子和學術思想上犯錯誤的人,等等。這些原則和要求,反映了黨對學術和文化領域的規律性認識的有益探索,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但是這種認識在后來不斷激化的思想戰線斗爭中沒有得到堅持。

實踐表明,在學術和文化領域,黨如何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前提下,進行有益的和有效的工作,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採取簡單、粗暴的態度是有害無益的。依靠行政命令,發動群眾性的批判運動,既解決不了學術爭論問題,也不能正確有效地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工人階級政黨在已經成為執政黨的時候,一方面必須高度重視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問題,另一方面又必須認真地加強和改進對文化藝術及學術研究工作的領導。這不僅需要在指導思想上,而且需要在各項實際工作中,嚴格地遵循文化藝術、學術思想的發展規律,採取充分說理、以理服人的民主的方式,正確而又耐心地引導作家和文藝家,使他們通過自身的思想實踐和藝術實踐,自願接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自覺地糾正某些不良的思想傾向,不斷朝著健康和進步的方向前進。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