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村形勢估量的變化和加快農業合作化的指導方針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6-23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1955年春,針對糧食征購工作購了過頭糧、農業合作化工作過粗過快等缺點,黨中央採取分別不同地區“停、縮、發”方針,對合作社進行了必要的整頓和壓縮。同時採取大力保護耕畜、實行糧食定產定購定銷等有效措施,使農民生產情緒趨於穩定,糧食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農村形勢開始好轉。

1955年4月6日至22日,毛澤東到南方視察。他沿途看到整頓合作社工作取得成效,認為大部分農民對生產並不消極﹔又聽到有地方干部反映說,春季農民喊缺糧並不都是真實的,許多農戶是為了多留余糧﹔還有反映說,整頓合作社工作中,有許多本來可以辦好的合作社被強行解散了。陪同視察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還對毛澤東說,經過調查,在縣、區、鄉三級干部中,有30%的人反映農民要“自由”的情緒,不願意搞社會主義。這些情況,使毛澤東改變了原來對農村形勢的看法,認為前一段農村關系的緊張,不能歸咎於合作化搞快了。隻要把糧食征購指標壓一些,便可緩和同農民的關系,而不必放慢農業合作化的步驟。

5月9日晚,毛澤東約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鄧子恢等研究糧食問題和合作化問題。毛澤東說:“糧食,原定征購900億斤,可考慮壓到870億斤。這樣可以緩和一下。這也是一個讓步。糧食征購數字減少一點,換來個社會主義,增加農業生產,為農業合作化打下基礎。”他提出,原計劃到1957年爭取1/3左右的農戶加入初級社的合作化程度能否高一些,達到40%。鄧子恢回答:還是1/3左右為好。毛澤東接著說:“農村對社會主義改造是有矛盾的。農民是要‘自由’的,我們要社會主義”。“在縣區鄉干部中,有一批是反映農民這種情緒的”,“不僅縣區鄉干部中有,上面也有。省裡有,中央機關干部中也有”。這次談話,反映了毛澤東對黨內主張在合作化步驟上要穩一些的看法表示不贊同。

5月17日,毛澤東在北京主持召開有華東、中南、華北15個省、市委書記參加的會議,著重討論糧食統購統銷、發展農業合作社等問題。會上,毛澤東批評了合作化問題上,有種消極情緒,再不改變,就會犯大錯誤。他重申了中央的“停、縮、發”方針,但重點是放在“發”上。毛澤東指出:“縮有全縮,有半縮,有多縮,有少縮。社員一定要退社,那有什麼辦法。縮必須按實際情況。片面地縮,勢必損傷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后解放區就是要發,不是停,不是縮,基本是發”﹔“華北、東北等老解放區裡面,也有要發的。”根據毛澤東要加快發展的講話精神,會上各省都重新調整了原計劃發展的數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西、江蘇七省自報了1956年春耕前發展農業合作社的數字共計34萬個。毛澤東要求新區各省發展合作社的數目都應比上年翻一番,但發展起來的合作社要保証90%以上是可靠的。他還讓東北、西北、西南、華北各中央局負責人回去分別召開會議,傳達這次會議的精神,討論解決合作社發展數字問題。

會后,毛澤東於6月8日再次離京南下,到各地考察農業合作化工作。

6月14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聽取鄧子恢關於全國第三次農村工作會議的匯報,批准了中央農村工作部報送的到1956年春耕前農業合作社發展到100萬個的計劃。劉少奇在會上說,過去有一段時間發展的勁頭不夠,在發展合作社的過程中曾有一度動搖。事實証明,過去合作社的發展是健康的,能鞏固的。他強調,上半年對已建立起來的社進行整頓以后,馬上就要再前進。新區老區今后一年都還要發展,不要再停了。這是整頓鞏固合作社以來中央指導方針上的一個重要變化,即轉向加快農業合作化的步伐。

毛澤東在外地視察期間,沿途召集各省負責人聽取農業合作化進展情況的匯報,認為農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正在高漲。6月23日他回到北京后,即向鄧子恢提出需要修改計劃數字。毛澤東說:1956年春耕前合作社發展到100萬個,這個數目字同原有65萬個社相比較,隻翻了半番多一點,偏少了。可能需要翻一番,即增加到130萬個左右,基本上使全國20幾萬個鄉,除了某些邊疆地區以外,每鄉都有一個至幾個小型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作榜樣。鄧子恢回到部裡同有關負責人商量,認為發展到100萬個社的計劃是經調查摸底並同各省商量定下的,比較牢靠,估計可以超過,還是堅持原計劃數字好。

毛澤東則認為,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廣大農民群眾由於土地不足、生活貧苦或者生活還不富裕,有一種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而我們有些人卻不認識和不去利用這種客觀存在的可能性。為此,毛澤東提議中央召集一次會議來解決思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