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俄羅斯在歷史觀和歷史問題上的教訓

原標題:30年來俄羅斯在歷史觀和歷史問題上的教訓
作者:張樹華    發布時間:2018-01-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意味深長地指出:“蘇聯為什麼解體?蘇共為什麼垮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1]2016年是蘇聯解體25周年,2017年是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正確認識蘇共和蘇聯的歷史,對於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促進世界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歷史問題關乎黨和國家的命運

2016年9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裡姆林宮會見議會大選獲勝的黨派領導人時稱,從青年時期就要培養責任心和愛國精神。他在回應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呼吁加強警惕反蘇行為、仇俄行為和清算歷史舊賬等問題的發言時講道:“您了解我對於蘇聯解體的態度,這本完全可以避免,當時可以進行改革,包括帶有民主性質的改革。但我想提請你注意的是,當時領導蘇聯正是蘇聯共產黨,而不是其他主張民族主義和一些破壞性思想的政黨,而這類思想對任何一個國家,尤其是像俄羅斯這樣的多民族國家來說都是毀滅性的。[2]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普京此處指的蘇共是戈爾巴喬夫掌權的蘇共,是被戈爾巴喬夫改造后、自取滅亡的末期的蘇共。

普京反問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說,糾纏舊賬不好,可是清算歷史是在蘇聯時期開始的。一次次的蘇共中央全會上掀起我們歷史上那些沉重的篇章。這樣做,對與不對?讓歷史學家去說吧!當然了,有積極的成分,但更多的情況是,最終造成摧毀了這個制度。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又是另一回事。

聯想到2016年1月普京曾在全俄人民陣線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表示,他至今保存著蘇聯共產黨黨員証,並指出,他至今仍然喜歡共產主義思想。2005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國情咨文中談到,蘇聯解體是“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之一”。從普京的言論可以看出,普京對歷史特別是不久前的蘇聯那段歷史有著自己的看法。但是囿於政治上的考慮和多重角色的限制,他對歷史問題的評價隻能點到為止,其歷史觀也不乏自相矛盾之處。這正像1000多年跌宕起伏、多災多難的俄羅斯民族歷史一樣,即有輝煌的篇章,也有黑暗的一頁。

與此相對照的是,20多年來戈爾巴喬夫卻一直在推脫自己對蘇聯解體的責任,對此面對西方媒體批評普京。戈爾巴喬夫稱“普京在拉著俄羅斯回到過去”。戈爾巴喬夫說道,困擾我的是普京率領的統一俄羅斯黨和政府的所作所為。他們想維持現狀,沒有向前邁步。反之當國家亟需現代化,他們卻拉著我們回到過去。統一俄羅斯黨有時令我想起從前的蘇共。[3]戈爾巴喬夫的一席話令人想起美國政要如奧巴馬和希拉裡等對普京的批評“普京一隻腳還踩在過去”,“普京在恢復蘇聯”。

如何正確對待黨的歷史,如何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特別是領袖人物的作用和功過是檢驗一個黨十分成熟的重要標志。作為創建和建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共產黨,在其70多年的執政歷史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出現了坎坷和失誤,其中某些階段的歷史問題需要澄清。但是,對待歷史遺留問題,首先應當樹立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必須尊重歷史事實。與此同時,要處理好歷史與政治、領袖與政黨、歷史與意識形態、歷史與現實等相互關系。對待黨的歷史,要堅持黨性原則,以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隨著國內整個“改革”的進行而逐步解決。既要評價領袖人物的功過是非,更需要結合具體的歷史環境總結其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反思歷史,絕不能心血來潮、一轟而起,或隻強調陰暗一面,不去全面歷史地看問題。大搞全盤否定過去,實際上是迎合當前的政治需要,這實質上是重復了過去的錯誤,不僅是有害的,也是可恥的。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后期以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為首的蘇共領導人及其周圍的某些“自由民主派”卻是這樣全面否定蘇聯歷史的。[4]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從全面否定斯大林開始,不僅延伸到包括列寧在內在蘇共所有領導人,而且借批判“肅反”運動,懷疑蘇共歷史,全面否定蘇聯社會主義模式。[5]

蘇聯的歷史,自30年代初蘇聯史學界的政治教育運動以后,特別是1938年《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出版以后,已經有了一套基本上固定不變的框框和解釋。但是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借秘密報告批判斯大林個人迷信后,引起了人們思想上的混亂。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又對赫魯曉夫及其作法提出了批評。被稱為“二十大產兒”的戈爾巴喬夫上台之后,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發起公開性和民主化運動,號召“新的思維方式”,多次鼓吹“蘇聯歷史上不應該有被遺忘的人和空白點,不應該存在可以避而不答的問題”,強調“不論是今天的痛處或是過去歷史上的悲慘事件,都可以成為報刊分析的對象”。在他的鼓勵下,蘇聯思想文化領域一些極端勢力掀起了一股“歷史反思熱”。

在他們的直接支持下,一些人熱衷糾纏歷史舊賬,肆無忌憚地否定蘇共過去的一切。先是詛咒斯大林,隨后又否定列寧、懷疑十月革命、批判蘇聯體制、拋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由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共同掀起的這股“歷史熱”來勢洶涌,觸目驚心,引起了社會對歷史的重新全面審視和激烈爭論,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遠在世界上實屬罕見。[6]

二、蘇共后期歷史反思潮

人們了解的歷史常常是現代生活的映照,歷史敘事實際上是現代觀念的努力。而不可否認的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是誰掌握了統治權,誰就掌握了歷史敘事權。

當今一些俄羅斯歷史學家在評價戈爾巴喬夫時期掀起的“反思歷史熱”運動時寫道,在改革初期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等號召填補“空白點”、改寫歷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和思想傾向性,並非是對歷史問題感興趣,而主要是為推動他的改革制造輿論,實現其政治目的。[7]

1986年11月,在全蘇社會科學教研室主任會議上,戈爾巴喬夫指責蘇聯歷史教科書存在著公式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他要求重新編寫教科書。1987年蘇共中央一月全會之后,戈爾巴喬夫多次向新聞界下令,說“歷史問題上不應遮遮掩掩”。為保証新聞輿論思維正確的“宣傳口徑”,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經常和新聞界領導人“對表”。1987年7月,戈爾巴喬夫在同新聞界和藝術創作領導人座談會上談到,1937-1938年的事件不能、也不應原諒和饒恕。[8]

1987年,蘇共召開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大會。會前,由雅科夫列夫等精心策劃和起草了戈爾巴喬夫在紀念大會上的報告。[[9]報告以列寧的名義掩護下,對斯大林主義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戈爾巴喬夫后來自己得意地回憶,這個報告的創新之處就是“由揭批斯大林轉到批判斯大林體制”[10]。雅科夫列夫坦白,他目的是想借70周年大慶的環境將“新思想”推向前進。在這份名為《十月革命與改革:革命在繼續》的報告中戈爾巴喬夫聲稱繼續60年代未完的事業,恢復歷史公正。[11]雅科夫列夫在紀念大會上的吹風會上對記者講,不應把此次紀念大會上的對歷史的分析視為最終的結論,不應將報告中的一些結論教條化、固定化。進而繼續煽風點火,為全面否定歷史的勢力加油、打氣。[12]

應當指出,當時蘇共黨內和領導層中間對待這場“歷史熱”的態度是不一致的。蘇共政治局委員利加喬夫和政治局委員、克格勃主席切布裡科夫都反對“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和片面地丑化蘇聯歷史。切布裡科夫警告說,帝國主義的密探正在贊助一些作家去丑化蘇聯的歷史。[13]對於反思歷史、翻歷史舊帳,蘇聯社會中不但歷史學界深表擔憂,蘇共普通黨員和群眾中反對丑化歷史的聲音也很強烈。1988年3月13日,《蘇維埃俄羅斯報》發表了列寧格勒技術學院女教師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一封讀者來信,題為《我不能放棄原則》。來信批評了社會中涌動的一股股“反思歷史潮流”,指出,當前報刊上轟動一時的文章隻能教人迷失方向,是給社會主義的蘇聯抹黑。文章提出了當時輿論界許多不正常的現象:如非正式組織活動,宣揚應該實行西方的議會分權制,否認黨和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惡毒攻擊蘇聯歷史等。文章指出,“改革”進行幾年了非但未見成效,反而導致生活水平下降。改革缺乏明確的綱領和目標,隱藏著世界主義的傾向。文章發表后,一些州的報刊紛紛轉載,一些黨組織開始討論。

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引發了軒然大波,“自由改革派”將其視為“保守勢力和蘇共舊勢力”的反攻倒算。蘇共中央政治局接連兩天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策。最后,在雅科夫列夫直接授意下,《真理報》維·阿法納西耶夫親自組織,4月5日,《真理報》發表了反擊文章《改革的原則:思維和行動的革命性》,對安德烈耶娃給予全面反擊和打壓。《真理報》將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稱為是“反改革分子的宣言”,把尼娜·安德烈耶娃稱為“改革的敵人、斯大林主義分子、保守派、機關官僚、黨的權貴代表”。《真理報》的文章認為,安德烈耶娃是在為斯大林辯護,是蘇聯社會的保守勢力的聲音,企圖阻止改革的進程。此次爭論后,蘇共領導人不僅開始揭批斯大林,而且進一步升級,批判馬列主義是空想和教條。從此以后,在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的直接參與下,蘇共在否定斯大林、否定過去的歷史道路方面走得更遠。[14]

三、借“反思歷史”實行政治清算

斯大林當政時期,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曾出現過一些冤假錯案,從赫魯曉夫時代起,這些冤假錯案陸續得到糾正。糾正冤假錯案是完全應該的,問題在於,自戈爾巴喬夫提倡民主化、公開性之后,恢復名譽者或其親屬描述案情的文章在報刊上越來越多,形成強大的輿論沖擊力,嚴重動搖了蘇共和蘇聯制度的根基和基礎。1988年初,蘇共中央成立了30年代清洗受害者平反委員會,后由蘇共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亞·雅科夫列夫親自挂帥,對一些歷史事件重新審查。更加引人注目的是,1988年7月4日,根據戈爾巴喬夫的建議,蘇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在莫斯科為斯大林時期被迫害致死的數百萬人建立紀念碑。

在戈爾巴喬夫推動的“公開性、民主化”浪潮的鼓舞下,政治風向急速轉變。一些民間“歷史平反”活動也在蘇共最高領導人的默許下開展起來。1988年11月26日,《星火》周刊舉辦了大規模群眾性“良心周”活動,隆重紀念斯大林時代的受害者。與此同時,蘇聯建筑家聯合會、電影家聯合會、《星火》畫報和《文學報》共同組織了名為“紀念”的歷史教育協會。該協會的目的就是在全蘇范圍內促進平反歷史案件,還歷史真相,為蘇聯歷史受害者建立紀念碑。1988年以后,一些“反思歷史”的激進報刊如《星火》畫報和《莫斯科新聞》逐漸暴露其歷史的真面目:借否定過去,否定蘇共歷史,否定社會主義,進而改變改革的方向,使改革沿著他們設計的道路進行。[15]

四、新聞媒體等充當了“歷史翻案”的急先鋒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解體前夕,參與這場“歷史反思熱”中專業歷史學家很少,是許多非歷史專業的一些文人、寫手等卻充當了“急先鋒”,而新聞媒體和文學電影在這場歷史虛無主義運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如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И.В.沃羅比耶夫在1989年初所指出的那樣:“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興趣的,不是我們職業歷史學家,而是政論家、作家、經濟學家。正是他們把歷史變成它現在這種社會力量。至於職業歷史學家,除極少數人積極卷入這項工作外,真是屈指可數。”[16]

不過,還是有少數激進的歷史學家投入到“改寫歷史”的運動中,如歷史檔案學院院長尤·阿法納西耶夫和蘇軍政治部將軍德·沃爾科戈諾夫。正是源於此,前者一度被包裝成“民主斗士”,90中期以后又偃旗息鼓﹔后者則由蘇軍總政治部負責心理戰、宣傳戰的副部長變成了葉利欽的“御用文人”[17],借著攻擊列寧和斯大林[18],現已不在人世。這股反思歷史的潮流造成整部蘇聯歷史都需要改寫。1988年6月,蘇聯有關部門做出決定,取消這學期的中小學歷史課考試。今后中小學歷史教科書要重新編寫。在蘇聯官方的鼓勵下,以揭露歷史真相為主要內容的“歷史熱”,像一股巨大的龍卷風席卷整個社會,而且越刮越凶猛。

面對歷史領域的混亂狀況,1989年10月3日,蘇共中央召開了歷史學家座談會,會議由蘇共中央書記瓦·梅德韋杰夫主持。他在開場白中辯解:“當前的社會政治氣氛取決於對歷史的看法。不應維護那些應當受到揭露的東西。良心不能交易。對過去錯誤的清算必須進行到底,不能有任何的限制!。”[19]參加此次會議的蘇聯歷史學界的權威、蘇聯科學院院士格·斯米爾諾夫、尤·庫庫什金、德·科瓦裡欽科等紛紛發言,對當時社會的歷史熱潮表示憂慮。格·斯米爾諾夫院士提出,他不贊成對包括衛國戰爭、戰后恢復在內的蘇聯歷史一概抹黑。尤·庫庫什金院士提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尊重,改革缺乏理論准備,很難指望取得成效﹔改革不能打著歷史虛無主義和非意識形態化的旗號,大眾傳媒和一些極端勢力不能強迫歷史科學非意識形態化。尤·庫庫什金院士和蘇聯科學院歷史學部學術秘書德·科瓦裡欽科院士要求蘇共中央應該有自己的原則立場。面對院士們的發問,身為中央書記的瓦·梅德韋杰夫輕描淡寫、一語帶過:列寧、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選擇。[20]之后,此次蘇共中央的座談會便沒有了下文。在蘇聯后期,政治浪潮風起雲涌,政治高燒不斷,社會情緒高漲,在這種背景下,專業歷史學者的理性的聲音被洶涌的浪濤淹沒了。[21]

后來俄羅斯歷史學家反思道,80年代下半期(即“歷史熱”時期),主要是新聞記者和非職業歷史學家對過去蘇聯歷史評價的重新審視。一般說來,它們都“帶有極端片斷的、目光狹隘的性質,興趣集中於負面的事實和現象,在沒有考慮整個發展過程及其復雜性和矛盾性的情況下大寫特寫不同活動家的悲劇命運。提出來的許多解釋和評價是在當時新聞記者對事件的帶有感情色彩的感受水平上形成的,缺乏對形勢、歷史傳統、社會經濟過程復雜性的深刻知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