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萬裡長江第一壩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萬裡長江第一壩
編者按:七十年崢嶸歲月,七十年鑄就輝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從9月2日起,新華社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聯合推出專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以圖文等報道形式,回顧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走過的70年非凡歷程,重溫一個個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重要時刻,呈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昭示中華民族闊步邁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馴服長江洪水,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一個夢想。新中國成立后的1953年,毛澤東在聽取治理長江的匯報時,高屋建瓴地指出,先修三峽工程,在這個總口子上卡起來,“畢其功於一役”。
葛洲壩工程的研究始於上世紀50年代后期。1970年12月中旬,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有關問題。隨后,毛澤東作出批示贊成興建此壩。12月30日,8萬軍民舉行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大典,中華民族朝著“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宏偉藍圖邁出了第一步。
在當時的形勢下,葛洲壩工程建設採取的是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方式。由於種種原因,1972年底,決定工程停工。在葛洲壩工程修改設計工作基本完成后,1974年底,主體工程重新開工。1988年底,全部工程建設完工。
葛洲壩工程是萬裡長江建設的第一座大壩,屬於三峽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由船閘、電站廠房、泄水閘、沖沙閘及擋水建筑物組成。一、二號兩座船閘可通過載重為1.2萬至1.6萬噸的船隊。三號船閘可通過3000噸以下的客貨輪。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71.5萬千瓦。擋水大壩全長2595米,最大壩高47米,水庫庫容約15.8億立方米。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水電建設史上的裡程碑。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江水患,具有發電、改善峽江航道等功能,可發揮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它提高了我國水電建設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和鍛煉了一支高素質的水電建設隊伍,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來源:新華社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