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要處理好六對關系

作者:張永強    發布時間:2023-05-15   
分享到 :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貫徹落實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政治要求,需要積極研究新時代特點規律,把握內在蘊含的辯証統一關系,持續推進調研工作求深、求實、求細、求准、求效。

守正與創新。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中的重要思維方法,也是指導新時代調查研究工作的重要遵循。用鄧小平的話說,既不能丟掉“老祖宗”,又要敢於“講新話”。實踐中,難免碰到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問題,迫切需要領導干部積極擁抱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善於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堅持守正創新,需要搞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靈活運用、結合融合多種傳統和現代調研方式,才能自如應對“信息混沌”,走出“信息繭房”,掘得“信息真金”。具體來講,既可以用好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一對一訪談、實地和蹲點調研、體驗式調研等傳統手段搞好“精准式調研”,也可以運用網絡調研、大數據分析、信息對比等現代手段進行“撒網式調研”,既可以通過文獻查詢、跨部門聯合調研、委托和延伸調研、專家咨詢等途徑側重“專業化調研”,也可以依托案例分析、信訪辦理和分析、心理分析、試點先行、學習借鑒國際經驗等模式進行“解剖式調研”,力求達到立體多維、有分有合、見微知著的調研目的。

線上與線下。手機互聯網的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但不能完全消除“心靈隔膜”,更不能遺忘網上沉默的大多數。實地調研帶來眼見為實的真切感受,線上調研具有快捷高效的數據信息優勢,兩者相互印証補充,有助於提高調研的覆蓋面精准性,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願所盼。領導機關需要從文山會海中走出來,多一些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實地調研,多一些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和“七嘴八舌式”的討論,才能全面了解民意需求,檢驗和提高政務質效。“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領導干部腦子裡要同時建立“現實觀”和“虛擬觀”,建立線上線下群眾聯系點,盡量用大白話和群眾攀談,用網言網語和網民對話,採取建群互動、網絡調研、在線答疑等方式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方便及時掌握真實情況。同時,發揮好網絡問政、媒體監督、明察暗訪的作用,堅決與穿上科技“馬甲”的官僚主義作斗爭,推進線上線下調研並行展開、打開調研局面、形成良性循環。

對上與對下。堅持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黨員干部和群眾是不是坐在同一條板凳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獲取真知的渴望,沒有平等交流的姿態,就不可能了解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程貫穿指導調研工作實踐,才能取得黨心民心最大公約數。具體來說,要搞好調研動員教育、凝聚上下思想共識,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既要“看天氣”也要“接地氣”,時時與國家大政方針對標對表,兼顧好基層和群眾的實際需求﹔既要對上講忠誠也要對下講感情,講忠誠不是唯命是從而是抓好創造性落實,講感情不是講私人感情而是送去組織的溫暖關懷﹔既要對上負責也要對下盡責,讓調查研究回歸本真,形成良性的上下級互動。端正調查研究態度,堅持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堅決摒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作風。避免調查研究掉入“以形式主義應付官僚主義”的窠臼,既要上級審慎用權,克服因權力不對等帶來的官僚主義態度,也要下級盡量坦誠相待,避免利用信息不對等進行形式主義應對。上級不要高高在上、吹毛求疵,懂得包容體諒下級的難處,下級不要熱衷做表面文章、搞變通應付,力戒藏憂報喜、欺上瞞下、避重就輕、夸大其詞等現象,上下協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

身入與心入。調查研究是一段“心靈碰撞”之旅,離群眾真心越近,離真理就越近。領導干部“身入”更要“心入”,要有把群眾當主人的真心、當親人的熱心、當老師的虛心、當裁判的誠心。毛澤東指出:“群眾不講真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你的來意究竟是否於他們有利。”“群眾不講真話,不怪群眾,隻怪自己。”“主要的一點是要和群眾做朋友,而不是去做偵探,使人家討厭。”“給他們一些時間摸索你的心,逐漸地讓他們能夠了解你的真意。”這啟示我們,必須帶著感情下去、帶著責任下去、帶著問題下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了解群眾訴求,才能聽到真聲音、掌握實情況、解決難問題。事實上,群眾非常歡迎各級干部深入基層搞調研,但絕不歡迎那種隻聽干部匯報、不深入群眾聽真心話的調研。一些調研文章材料味濃泥土味淡,一些現場講話官腔十足不接地氣,一些好的政策制度執行變通走樣,根源是心靈的天平向群眾傾斜不夠,對群眾不夠關心知心、用心盡心。調查研究切忌道聽途說、粗枝大葉、材料搬運,力戒嘴上功夫硬、手上功夫軟、腳上功夫浮,隻有多開展“四不兩直”式調研,堅持心往基層想,勁往基層使,人往基層走,真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自覺融入群眾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才能有效拋棄思想成見、化解信任危機、贏得民意擁護。

務虛與務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工作必須虛實結合,尤其是虛功一定要實做。”正確處理好務虛與務實的關系,既要真抓實干、求真務實,又要善於謀劃、注重總結提升,將二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才能不斷提高調研工作水平。實踐中,既要做足調研務虛准備,認真分析形勢,搞清楚為什麼調研、調研什麼、怎麼調研,也要發揚務實作風,腳踏實地搞調研,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求實效。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心裡頭裝著事關國計民生的擾頭事煩心事,到基層一線去看究竟問明白,設身處地為基層和群眾解憂幫困祛憂除煩,緊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問題,敞開心扉大家談,和群眾一起找答案,才能找到“最優解”。規范調查研究秩序,需要統籌好時間、力量和任務分配,打好調研組合拳,採取檢討式總結、問題式研究、問責式監督等方法手段,有效糾治搞陣風式調研、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脫節式調研、框框式調研甚至是旅游式調研,防止扎堆調研、多頭調研、重復調研。

認知與行動。發現問題是眼光,解決問題是能力。群眾有期盼,上級有回應,最怕調研一撥接一撥,老問題得不到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甚至有的不想著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實際問題的人,這樣就會適得其反,有悖調研初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麼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調查工作只是為研究提供資料和佐証,“重頭戲”還在分析、研究。要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和提煉,找出帶規律性的東西,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搞好調研成果轉化,關鍵在於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打通“知易行難”與“合一為貴”的關節梗阻,順暢“十月懷胎”與“一朝分娩”的制度機制,在加強工作統籌、協調、執行、問效上下功夫使長勁,轉化為推動建設發展的管用舉措,上升為黨委領導決策的實用招數,落實為解決矛盾問題的頂用辦法。提高調研工作實效,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始終堅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始終保持意氣風發、滿腔熱情,少一些“明白人”“旁觀者”,多一些改革者、先行者、實干者,避免調而不研、研而不究、究而無果、果而不實。

(作者系武警部隊研究院政治委員)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5月15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