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
作者:[匈]乔治·马尔库什 著 孙建茵 译 2012-02-15
-
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
作者:贺翠香 2012-02-15
-
从葛兰西实践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传统的演变
作者:吴昕炜 2012-02-15
-
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
作者:陈炳辉 2012-02-15
-
作为哲学家的罗莎·卢森堡
作者:何萍 2012-02-15
-
空间转向:大卫·哈维辩证的时空观窥见
作者:赫曦滢 2012-02-10
-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资源配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评述
作者:孙 峰 2012-02-09
-
一位伟大思者孤绝心灵的文化守望——布达佩斯学派成员视野中的卢卡奇
作者:衣俊卿 2012-01-16
-
从卢卡奇到齐泽克
作者:颜 岩 2012-01-16
-
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
作者:刘振怡 2012-01-06
-
马克思主义的今日意义
作者:[英]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 金寿铁/译 2012-01-06
-
“经济马克思主义”者:罗伯特·布伦纳
作者:张秀琴 2012-01-06
-
雅克·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形成条件
作者:张传泉 2011-12-30
-
《大纲》研究的重要文献
作者:范立君 2011-12-21
-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国际化研究的一个范例
作者:徐长福 2011-12-21
-
马克思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
作者:[俄]В.М.梅茹耶夫 著 林艳梅 编译 2011-12-21
-
“激进”与“民主”的联姻意味着什么?
作者:颜 岩 2011-12-21
-
斯皮瓦克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作者:李应志 2011-12-21
-
西方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逻辑、问题与趋势
作者:庄友刚 2011-12-21
-
我们为什么需要研究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
作者:乔瑞金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