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和任务【2】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29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对于资产阶级思想,在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时期,党采取了分清界限、慎重对待的方针:一方面必须防止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队伍的侵蚀,同党内受资产阶级腐化的思想作斗争;一方面承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在现阶段的存在是合法的,不把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腐化思想的斗争错误地移到社会经济方面,去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中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明确地分清这种界限。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不正确的,工人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还有一个谁战胜谁的斗争问题。所以,一方面要同资产阶级继续保持政治上经济上的联盟;另一方面要向人民指出资产阶级思想的错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批驳资产阶级思想。“这样,工人阶级的思想领导地位才能确立起来,才能保证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的胜利,保证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为了帮助人民正确了解中国革命的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即提出系统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任务。1950年5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以中央名义编辑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毛泽东选集》,在全国出版发行。毛泽东亲自主持了对解放前内部出版或公开出版的各种毛泽东选集、文集的审阅工作,重新选定篇目,补充文稿,整理文字,加写题解和注释。

1951年6月下旬,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党的许多领导人写的纪念文章,从各个方面总结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还发表了胡乔木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第一部党的简史。从7月1日起,《人民日报》陆续刊载正在编辑中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部分文章。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第一批总发行量超出60万册,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引人瞩目的一件大事。在干部和共产党员中,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随着1952年4月、1953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的出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全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倡用科学的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和解释历史,是党在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于在经济社会转变时期,消除旧的思想影响有着积极意义。由于工作内容涉及旧社会过来的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对党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1951年,党在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围绕对电影《武训传》的评价而展开。

这部新上映的电影所歌颂的,是清末以“行乞兴学”著称并受到封建统治者表彰的“千古奇丐”武训。对此,报刊上出现了赞扬和批评两种意见。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从如何评价武训这个历史人物,引申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道路等带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这篇社论时,特别批评一些共产党员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全国各主要报刊转载了这篇社论,各地组织文教机关、团体进行学习讨论,并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展开了对该电影及武训其人的批判。把武训这样的具体历史人物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帮助人们从中分清什么是人民革命,什么是改良主义,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是有必要的,也是当时正在重新学习的思想文化界所十分需要的。但是,当时的具体做法有明显缺点,即把思想认识问题不适当地提到向反动思想“投降”的政治高度,在教育文化界开了用政治批判解决思想问题的不好的先例,不利于通过充分民主讨论达到分清是非的目的。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