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的开展【2】
根据党组织的现状,整党中把党员分为四部分人:(一)具备党员条件的;(二)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或者有较严重的毛病,必须加以改正提高的;(三)不够党员条件的消极落后分子;(四)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叛变分子、投机分子、蜕化变质分子等。中央要求,整党时,首先将第四部分人清洗出去,然后对第二部分人、第三部分人加以区别,对其中经过教育仍确实不符合党员条件者劝其退党。根据中央的要求,各级党委在对党员进行审查鉴定阶段,一方面坚决清除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以纯洁党的组织;另一方面教育提高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或有较严重毛病的党员,使他们努力符合于党员条件。对于拒绝接受教育或经教育改造无效的消极分子,采取妥善方法劝其退党,或撤销他们的党籍,以提高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在整党进行过程中,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三反”运动全面展开后,党中央于2月和5月先后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关于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整党建党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三反”运动对于共产党员是一次严格的考验,对于党的组织也是一次有效的清理,所以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三反”运动中,广大群众揭露出一批党员和干部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现象以及少数腐化变质分子。这是对党员和党组织的一次群众性的审查,有力地促进了整党运动的深入开展。
在整党期间,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谨慎地发展新党员。在城市,着重在产业工人中建立党的组织;在新区农村,则在土地改革完成后吸收经过教育符合党员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无论在城市和农村,均对愿意接受党的教育的积极分子,进行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经过这种教育后将确实符合党员条件者吸收入党。
截至1953年6月底,全国共新建立8.2万个党支部,基层支部由1951年的24.6万个发展到32.8万个。在50个职工以上的厂矿企业、大专学校,一般都有了党的组织。在已完成整顿的基层组织中,平均约有90%的党员是符合或基本符合共产党员标准的,约有10%不符合党员标准。经过整党,共有32.8万人离开了党的组织。其中,属于混入党内的各种坏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的23.8万人被清除出党,9万余人不够党员条件自愿或被劝告退党。
在三年多整党期间,全国共吸收107万新党员,与清退出党者相抵,全国共产党员的总数由580万人增至636.9万人。在党员的分布上,工矿企业中的党员数量为66.6万人,与1950年底相比,增加了108%,增长得最快;学校教职员和学生党员为14.3万人,增加了30%;农村中的党员有337.2万人,增加了8.7%。经过整顿和发展,党在组织成分和党员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如何建设党的基本问题,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从过去长期处于地下秘密状态到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建党,扩大党的组织基础和党员队伍,并适应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重大转变。密切结合民主改革和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进行整风、整党,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巩固和加强,党的政策得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从另一方面看,随着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从过去领导武装斗争掌握局部政权到在执掌全国政权的条件下领导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战斗力以及党员的素质都亟待提高。如何更加适应党的地位的这种历史性转变,怎样建设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装,领导中国顺利地走向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合格的执政党,将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