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
毛泽东曾指出:发言“对工作要有批评,要有自我批评,要有分析,五分钟的发言也可以有分析。如果我们开一次会议没有批评,净讲一套歌功颂德,那就没有生气,那无非只要一个‘好’字就行了,还要多讲干什么?”因此,许多代表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诚恳地提出批评。代表们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对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外交、国防、法制、民族、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勇于探索的新风洋溢在大会的坦诚气氛中。
大会通过了各项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五八—一九六二年)的建议》,选举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产生,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先由各位代表进行不限额的自由提名,然后汇总名单,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酝酿和讨论,又经过两轮预选才确定提交大会正式选举的候选人名单。这种提名方式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大会最后选出97名中央委员、73名候补中央委员。
党的八大开得很活跃。会议召开的消息事先发布,会议的进程即时向外界报道,八大的报告、代表的大会发言及时在报纸上刊登;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选举结果公布时,当选者名单是以得票多少为序(得票相同的则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的。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大会的目标、宗旨、进程和情况,不仅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及时了解,而且受到国际舆论关注。连西方国家的报纸也评论说:中国共产党的八大“是充满了信心、喜悦、乐观和团结的”,“任何不抱偏见的观察家都将承认这一点”。
9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罗荣桓、陈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候补委员:乌兰夫、张闻天、陆定一、陈伯达、康生、薄一波。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候补书记: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新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五大书记中的四人外,增加了陈云、邓小平两人。毛泽东在七届七中全会上说: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和厚道,比较有才干,能办事,比较顾全大局,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陈云是工人阶级出身。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党的八大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承续了七大选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又有新的成分加入,为以后的新老交替作了重要准备。
党的八大,使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无比振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献给八大的礼物是象牙雕刻的工艺品,刻画的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情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在致辞中说:我们用这件礼品来象征我们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舟共济”,胜利地过渡到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八大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共同或分别会见了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交谈。这些谈话分析了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探讨了斯大林错误的教训、党与党之间的关系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在这些谈话中,中央领导人还就中国的内政外交方针政策,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问题,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这可以看作是对八大路线的理论阐发,对八大政治报告的重要补充。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