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历史沿革考述【3】

作者:姜中卫    发布时间:2013-02-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 :

三、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刊

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改为《新中华报》,其报纸刊号延续《红色中华》为第325期。中共中央还决定将红色中华通讯社改称新中华通讯社,社长是秦邦宪。9月9日,《新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2月25日,《新中华报》停刊,共出版474期。1939年2月7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创刊,期号为“刷新第一号”。《新中华报》(刷新版)在其创刊号的社论中说:“从今天——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七日起,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之一。同时,它也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喉舌。”《新中华报》(刷新版)共出版了230期。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停刊。

1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又在延安创办了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张闻天任社长兼主编。该刊一度在国统区发行,在全国各大城市设发行点,发行量最高时达5万多份。1941年8月31日为集中力量办好《解放日报》而停刊,共出版134期。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社长潘梓年,主编先后有许涤新、戈宝权、乔冠华。1946年6月3日,中共中央将《群众》周刊从第11卷第5期迁到上海,仍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主编李维汉。《群众》周刊在1947年3月2日出版第14卷9期后暂告停刊,从此,党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刊被全部扼杀。在刊物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前,1947年1月30日《群众》周刊已在香港刊行香港版,1949年10月20日在香港终刊。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每日出对开一张,发行量1万多份。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先是华岗,后为吴克坚等。武汉10月25日沦陷,《新华日报》24日在武汉停刊,25日在重庆继续出版。周恩来担任《新华日报》董事长,直接领导该报的出版发行。《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1939年5月,中共中央公开向国民党说明《新华日报》是代表共产党的言论机关。毛泽东对《新华日报》予以高度评价,说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还在延安创办了内部刊物《共产党人》,总编辑张闻天,李维汉担任编辑主任。毛泽东为该刊撰写了发刊词,称之为“专门的党报”,其中谈到了创刊的宗旨:“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它于1941年8月终刊,共出19期。

《华商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刊行的机关报。1941年4月8日由范长江主持出版,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迫停刊,1946年1月4日复刊,1949年10月15日终刊。

1941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创办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5月15日,中共中央就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发出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54页。)报社社长先后有秦邦宪、余光生(代)、廖承志等,总编辑先后有杨松、陆定一、余光生等。1942年9月,中央决定《解放日报》兼作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至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出版了2130期。

四、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刊

北平《解放》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出版的机关报。1946年2月22日在北平创刊,三日刊。自第27期起改二日刊。5月29日与新华社北平分社同遭国民党政府封闭,共出37期。

抗战胜利后,为了在国际上展开争取和平民主的舆论斗争,我党于1946年5月17日创办了16开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外文机关刊物,总编乔冠华,编译关振群、孙一新,由同情中国革命的法国商人密须里埃承担印刷,周恩来的秘书兼翻译龚澎负责发行,编辑部设在上海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23号。《新华周刊》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中国当时所发生的重大政治新闻,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及对国共和谈的立场,介绍宋庆龄福利基金会的工作计划,揭露国民党内战的阴谋等,内容丰富,通俗生动。国民党上海当局于6月5日查禁了《新华周刊》,前后共出版三期。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后,由于战争环境恶劣,办报极为困难,党中央决定暂由新华社和陕北的新华广播电台代行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作用。党的决议、指示和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常以新华社评论的名义发出,继续指导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