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日记【2】

作者:汪东兴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5月24日 晴

今天有关同志分批参观井冈山。有的同志去五大哨口、黄洋界参观,有的同志去井冈山烈士纪念碑、井冈山博物馆参观。

我去井冈山博物馆参观。

井冈山博物馆座落在茨坪西面,离我们住处茨坪宾馆仅一华里。博物馆里分五个展览厅。展示了从毛主席上井冈山开始,经过艰苦的斗争,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展览馆收集了大量的当年红军用过的实物,集中体现了毛主席等革命前辈在井冈山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看完整个展览,我还有一些感觉。如有些展览品的处理比较零乱;有的地方文字说明不够清楚;有的历史事实介绍得不够完整……尤其是对当年井冈山红军的来历及组成情况没有说清楚;井冈山红色政权的建立经过有介绍,但组织机构等情况与毛主席著作上讲法不一致。这些问题在我脑子里环绕着。

我参观回来后,和张平化、刘俊秀等同志一起吃饭时讨论过上述问题,他们亦有同感。

饭后不久,主席出来散步。我一边陪主席散步,一边向主席汇报了我今天参观井冈山博物馆的情况,将一直环绕在脑子里的问题向主席提了出来。

我问主席:“当年井冈山的红军是由哪几支部队组成的?”

毛主席说:“当年井冈山的红军由四支部队组成。一支是我率领的秋收暴动起义的部队。这支部队在三湾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在井冈山时期被编为第三十一团。实际上只有两个营一个连的兵力,在永新、宁冈两县交界处驻扎。

“第二支部队是井冈山上原来有的两支小的农民地方武装。这两支小部队分别由袁文才、王佐领导。经过我们派人上山做工作,他们同意我们上山,并接受改编,但有一个条件即保留原来的建制,保留他们一定的独立性。这两支小部队后来改编成为三十二团,袁文才当团长,王佐当副团长,何长工被派去当党代表。

“第三支部队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这次起义打响了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在部队向广东潮州汕头进军时遭到失败,由朱德、陈毅率领的一部分部队退出广东,经闽、赣边转入湖南南部和湘南农军会合,并派人和我联系。当得知他们要上井冈山来的消息后,我曾带一个团到湖南桂东地区去接他们。结果由于当时联络困难,没有接到,只接到由萧克带领的一支小部队。我们回到井冈山后又听到有消息说朱德、陈毅已提前到达酃县与攸县交界的地方。我又再次下山去接他们,与朱德、陈毅的部队在湖南酃县会见。这样由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这几支部队于5月4日在井冈山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1928年12月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也来到永新、莲花、宁冈一带与我们会合。这样,井冈山的四支部队对外称红四军、红五军。山上的人多了,吃、住都有困难,人员来自不同成分组成的四支部队,红军内部的矛盾也多了。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三大民主,经过商讨,问题和矛盾都能不断得到解决。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部队开始离开井冈山,先后到赣南、闽西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福建西部的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建立了革命政权。以后又扩大到江西瑞金县。这样,中国大地上有了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形势进入一个高潮。

“由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和由王佐率领的三十二团守备井冈山,坚持斗争。”

毛主席兴致勃勃,一口气讲了当年井冈山红军的来历与组成的情况,使我对井冈山红军的历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中国革命早期革命斗争历史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5月25日 小雨转晴

今天井冈山下着小雨。雨雾环绕群山,一眼望去,感到景色格外秀丽、迷人、清新和舒适。上午主席休息得很好。中午一时左右,主席派人通知我,说今天下午要见我们,要我通知张平化、刘俊秀同志,下午二时许到主席住地去。

下午二时许,我们三人准时到达主席住处的会客室。主席听到我们到来,满面笑容出来和我们一一打招呼。

毛主席说:“这几天你们在井冈山观感如何啊?张平化是酃县人,俊秀是永新人,东兴是赣东北弋阳人。你们到井冈山的机会比我多,情况比我了解。我是三十八年前来过的,现在的井冈山和过去是大不一样了,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大不一样了?”

张平化同志说:“我虽然是本地区人,但解放后我只来过一次,对井冈山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很熟悉。”

我说:“我在江西工作期间,到井冈山来过两次。”

刘俊秀同志说:“我一直在江西工作,到井冈山来的机会比较多。”

毛主席说:“这次你们陪我一起来井冈山印象如何呀?”

我们说:这次能陪同毛主席来井冈山参观学习,感到特别高兴,也是我们一生难遇的机会。过去我们读主席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因为没有实际感受,领会不深。通过这次跟随毛主席来井冈山实地看看,对井冈山的地形、地理位置,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当年井冈山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对党史、革命历史的认识。今天的井冈山变化很大,和过去比是确实不大一样了。

毛主席听后深情地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三十八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回忆起三十八年前的这段历史,心情总是非常激动的。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想回井冈山看看,一别就是三十八年啊!我的心情和你们一样高兴、激动。没有过去井冈山艰难的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了。”

毛主席激动不已,继续对我们说:“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事变,宣布反共。5月21日,发生‘马日事变’,反动军阀许克祥在长沙围攻省工人会、省农协会,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事变。中国革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才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来瞿秋白他们在湖南弄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我说的‘枪杆子里面可以出政权’的话。他们大为恼火,认为‘枪杆子里面怎么能出政权呢?于是就把我的政治局候补委员给撤了,以后又说中央委员也要撤了。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井冈山,说是把我的党籍也开除了。这样一来井冈山人也火了,不服气,为我打抱不平,要向中央写报告恢复我的党籍和名誉。我劝他们不要写了,开除就开除了,有啥子要紧?他们真开除了我的党籍,我还是要干共产党的。井冈山人听了我的话,很认真地说:‘开除了你的党籍,你就不能当党代表了,但师长总还是可以当得吧。’”

毛主席说到这里笑着对我们说:“你们说井冈山人对我好不好啊?”

毛主席思潮澎湃,继续说:“1927年9月份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有原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指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编者注),平江、浏阳的农军和安源的工人武装。在修水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我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当时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打长沙。我们分别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向长沙发起进攻。一团取道长寿街,三团主攻东门市,准备在浏阳与北上的二团会合。结果在围攻战中,原来收编的旧白军残部(指起义前夕,收编的流落在鄂南一带的黔军残部邱国轩团——编者注)叛变;加上敌众我寡,我军又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攻打长沙的军事行动就告吹了。

“秋收起义的部队于1927年10月转战至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三湾村。战斗中我观察到这支队伍在战斗中有不听指挥、纪律松懈、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有的人还有旧军队的不良习气,乱拿群众的东西;有的人有农民意识,爱占小便宜。另外,还有官兵关系不平等、缺乏民主空气等问题。我提议部队在此整编,把原来的四个团改为一个团,实际当时只剩下两个营,七个连,不足千人。对于那些对革命灰心丧气、摇摆不定的旧军官,根据整编原则,愿者留,不愿留者发给路费让其回家。这样,愿意留在革命队伍的都是经过战斗和过惯艰苦生活的,政治上坚定的贫苦出身的工人、农民以及革命军人。人虽然少了,但却精干得多了。”

毛主席喝了一口水,不间断地说:“为了加强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首先开始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做到班有党员,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在连以上各级都设立党代表,从此这支部队完全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为了革除旧军队的不良制度和习气,我们提出建立新型的带兵方法。实行政治上官兵平等,进行民主建军,成立了士兵委员会。赋予士兵委员会很高的权力,军官要受士兵委员会的监督,做错了事要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制裁。整编前,官兵生活待遇相差悬殊。整编后,改成官兵完全一致,军官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很快使官兵的关系密切起来。部队在三湾完成整编后,我开始考虑上井冈山的问题。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与广东、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围五百里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参天。只有五条山洪冲成的小道通向山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井冈山邻近的遂川、宁冈、永新、酃县、茶陵、莲花等县均有党的活动和农民运动,具备一定的政治条件。

“山上有两支地方武装。一支是袁文才领导的农民自卫军。袁的部下有一个曾在广州我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人。袁文才听说我到了井冈山附近,就派这个人来宁冈古城看我。他和我谈得不错,并表示袁文才欢迎我上山。后来我又派何长工上山与这两支农民武装的领导人取得了联系,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袁文才、王佐的态度很热情,都欢迎我上山。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上井冈山的时机基本成熟。十月份我向部队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之后开上井冈山。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夹道欢迎我们。上山后袁文才、王佐同意接受我们改编。他们两支部队编成一个团。这个团人员混杂,经常是在编不听调,不大好管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还是服从了我们党对他们的改编,接受了党的领导,成为井冈山革命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了。”

毛主席沉默了片刻,又讲了起来:“井冈山是座好山,地形条件好,群众基础好。当时我们在井冈山生活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么穿什么,没有统一的服装。夜里盖的是禾草,脚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连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脚。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所有吃的、用的东西全靠两肩挑。当时除极少数人说点风凉话,闹点情绪外,大多数人是坚定乐观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当年11月,我们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攻打茶陵县城。红军官兵斗志昂扬,作战勇敢,不到一小时就攻下县城,建立了井冈山地区第一个工农兵政府。1928年1月,我率领部队攻打遂川县城,红军官兵猛打猛冲,一鼓作气攻入城内,取得较大的胜利。当时正值过春节,部队进城后严格遵守纪律,热情宣传群众,并执行‘保护工商业利益’等政策,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经过几次大的战斗后,井冈山周围的永新、莲花等县相继建立起党的组织和工农政权,各区、乡纷纷成立起农会、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等组织。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数不清的大小战斗,证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拖不垮,打不烂的。几经失败、周折,我们在井冈山站稳了脚根,扩大了、巩固了井冈山这块革命的根据地。这一段历史,使红军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没有井冈山人民的支持,没有井冈山做后方休整地,战斗的胜利就没有保障。所以现在人们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三十八年前是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是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是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今天我讲了许多过去的故事,你们还可以再去访问一些井冈山的人民群众。老井冈山人都知道过去井冈山斗争是如何艰难困苦的,都知道无数的井冈山人为了中国革命奋斗牺牲的精神。井冈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呵!”

毛主席一说就讲了两个多小时,没有人打断他的讲话。我们听着主席滔滔不绝地讲述当年井冈山的斗争生活、战斗情景,很受教育和鼓舞。

主席最后说:“我今天说的是1927年至1928年底井冈山的情况。后来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部队开始离开井冈山,先后到赣南、闽西地区。在东征福建后,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以后又扩大到江西瑞金一大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由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和由王佐领导的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今天说了不少话,就先说到这里。”

我们仔细听完主席讲井冈山创立和发展的经过,难得听到主席今天讲了这么多话。我用心、用笔拼命记录毛主席讲的每句话,生怕遗漏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