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要怀有敬畏之心【2】
发布时间:2015-12-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
不能肆意亵渎历史
历史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是现代社会获取进步智慧并凝聚文化共识的重要渠道,对于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民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社会上特别在网络文化中,出现了一种运用“无厘头”的方式进行恶作剧的恶搞文化。《沙家浜》的传统革命主题被颠覆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抗日英雄阿庆嫂被塑造成了风流成性的“潘金莲”,而共产党员的光辉代表郭建光被描写成胆小鬼、窝囊废。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中,小英雄潘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潘冬子与恶霸地主胡汉三之间的阶级斗争,被恶搞成“参赛歌手”与“评委”之间的脑筋急转弯游戏。一些恶搞作品颠倒历史、嘲弄高尚、胡编乱造,历史事实被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深受喜爱的经典历史人物和深受崇拜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嬉笑怒骂中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这种恶搞英雄、亵渎神圣的不良风气是对历史的极度不尊重,不仅会弱化公众的正确历史观,也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
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肆意戏说,对中国历史中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贤进行调侃、讥笑和贬损,导致文化价值进一步碎片化,造成种种精神乱象。对历史遗产的随意消解,对历史人物任意亵渎,对历史经典肆意恶搞,对社会大众的历史认知将产生不良后果和负面效应。鲁迅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如果“数典忘祖”,那么“认贼作父”也就在所难免,所以中国古代学者就有“国可亡、史不可亡”的警语。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