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邓小平与北京农大的回迁【2】

作者:王立诚    发布时间:2016-04-0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1972年10月,周总理特派王震视察陕北革命老区。

王震当时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他原任农垦部长时,对北京农大十分关照,曾拨出在河北涿县约2万亩的农场给农大作为半农半读劳动实验基地。作为战功赫赫的名将,他很尊重知识分子。他和农大的许多教授都交上了朋友,曾经邀请孙渠、陈道等教授附乘他的专列赴东北垦区考查、指导,并邀请他们一起品尝自己最爱吃的狗肉。孙渠教授在北京农大迁回北京后病逝,王震还亲临八宝山向孙老告别。

在王震赴陕前夕,当时是国务院业务组列席成员的王观澜(“文革”前任国务院农办副主任兼北京农大校长、党委书记)向他说:“到了陕西,希望您能关心一下农业大学。”王震立即答应了。

消息很快传到西安,当时作为农大副校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的沈其益教授和我正在西安,他也是王震的熟人,我们就商量如何能晋见王震,反映农大迁校的困难处境。办法是由我以沈其益先生的名义写一封信给王震,要求接见。这封信我交给了省革委交际处长,当天下午4点王震的专机飞抵西安时就转交给王震的秘书伍绍祖了。6点钟我接到了伍绍祖秘书的电话,约好7点在丈八沟招待所接见。

我陪同沈副校长来到丈八沟招待所。当时王震正在接见关中一带驻军首长黎原,我们就在另一个会议室坐了一会儿。

不一会儿,王震过来了,他穿着黑布棉袄,外罩一件黄卡其军装,模样十分朴素。沈先生讲了农大所处的困境,中心是说在陕北办学是不行的了。王震最后说要亲自去陕北看看,回来再和我们谈。

几天以后,王震乘汽车来到了延安,召开了部分农大教职工的座谈会,听取了一些教师的反映。后来又回到了西安,并且接见了沈副校长,也是我陪同沈先生去的。

“农大在陕西是办不下去了,”王震说:“我回去第一件事便是向周总理汇报农大的问题。”然后他掉过头来问坐在一边的霍士廉(他是原陕西省省长,此前不久才解放出来任省革委会副主任兼农委主任),“你们省里有什么意见?”霍回答:“没有意见,按中央的指示办。”王震说:“好啊!省里也没有意见了。”他嘱咐我们尽量安定人心,等待他回北京以后研究的结果。

以后的情况就很少为人所知了,据知情人透露,王震回京以后见了周总理,第一件事就是说农大在陕西办不下去了,这时,周总理问:“那你说在哪里办?”

王震回答:“可以迁回河北涿县,那边有个2万多亩地的农场,还是我给他们的,他们也可以劳动建校吗!”

周总理同意了,还指示由王震、王观澜二同志主持召开了一个有关各部门的会,写成个意见,向总理报告,正式批一下。

参加这个会的有计委、农林部、科教组的负责人。王震首先讲他去陕北考查农大的情况,指明农大在陕北办不下去了,并具体建议迁到河北涿县。但是空气十分沉闷,在座的人没有一个敢大胆发言表态。持续了几十分钟,王震忍不住了,大吼道:“总理已经同意了!”

这些人跟着说:“总理同意的事我们坚决拥护!”当即公推王观澜起草给总理的报告。然后立刻派机要员把已写好的报告送到了中南海。

根据周总理的批示,1973年1月13日,国务院科教组以(73)科教计字013号文再次向周总理报送了《关于北京农业大学改为华北农大的请示报告》,提出把北京农大迁到河北涿县,并承认在陕西清泉沟40华里长的山沟里,缺水,又是克山病区“建校确有困难”。1月14日,周总理批示:“同意”。

至当年9月份,北京农大全部迁到河北涿县,并接管了原已移交给4793部队的农场。

从1973年至1978年的5年间,原北京农大在涿县并未能安静地建校办学,“四人帮”在保定地区和涿县的爪牙千方百计地破坏学校的环境,以派遣工宣队为名打乱学校的组织系统和思想政治工作,1974年还煽动周边农民哄抢农场。计抢去稻谷126万斤,生产设备2000余种,毁麦田1000余亩,并破坏了良种试验田和库存良种。1976年4月2日工宣队擅自声明成立所谓“华北农大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领导小组”,私刻公章。宣布学校及各单位公章统统由他们掌握,成立“工人纠察队”在校内设卡、监视、殴打干部,师生被迫步行到河北各基点办学。迟群在“朝农现场会”上公开攻击国务院批准农大搬迁涿县的决定,声言:“不管是谁批的,这笔账都要算。”矛头直指敬爱的周总理。

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8月,邓小平出来主持国务院工作,才逐步制止了围攻农大的5年混乱局面。邓小平上任伊始,就召开了有30位老科学家出席的座谈会。在这个会上,农大的沈其益教授力陈农大在涿县所受的帮派势力的欺凌,并且面呈邓小平一份书面报告。第三天邓小平就批示农林部和科教组派工作组下来调查,工作组报告了真实情况,建议农大迁回北京原校址。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在叶剑英、聂荣臻、罗瑞卿等老首长的一再批示和农林部的关怀下,国务院排除种种阻力,于1978年11月29日发出了国发(1978)248号文件,批准华北农大迁回马连洼原校址并恢复北京农业大学校名。农大又获得了新生。

至今,原北农大教职工对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万难中保全农大之恩感念不尽。

           (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