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若干问题的探讨【3】

作者:程中原    发布时间:2016-04-1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三、1975年整顿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第一,1975年整顿是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开始。

邓小平说得好,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决定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

第二,1975年整顿是改革的实验。

社会主义要摆脱贫穷,就要通过改革,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比较快的发展道路。邓小平说:“说到改革,其实在1974年到1975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还说1976年的四五运动“证明,1974年到1975年的改革是很得人心的,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江泽民指出:“这次整顿实质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愿望,代表了党的正确领导,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譻?訛

第三,1975年整顿是连接“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和新时期的重要环节。

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贯彻落实并发展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三项重要指示所体现的正确思想和决策。它上承中共“八大”路线和“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正确发展趋向,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调整、1972年周恩来主持的整顿的继续和发展;它下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起了开辟航道的作用。整顿是连接“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和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并没有完全中断。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在“文化大革命”发展到1975年的特殊条件下,对前十年发展与积累起来的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运用和发展。较之“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探索,应该说,1975年整顿所作的探索,为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作了更为直接的准备。

四、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的思想理论在形成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能不能说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

作为1975年整顿历史主角的邓小平,他领导整顿取得的巨大成功,“批邓反右”遭受的沉重打击,四五运动中受到的拥戴,再度复出后创造的辉煌,构成了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的最为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篇章。而由于历史的特殊安排,1975年整顿中邓小平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和在邓小平指导与影响下形成的三个著名文件,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中央文件,以及他在整顿中的一系列讲话、谈话、批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解决“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复杂混乱局面,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构成了日后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起点。

胡乔木曾这样分析“三项指示为纲”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党的基本路线的联系:“这里已经提到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另一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当时还不可能提出来,只能叫整顿,实际上不但包含了改革,也包含了开放。”他还指明,邓小平“把侧重点放在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上面”,“这两个口号的实质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直到十三大和十三大以后,都还起着指路标的作用。”?譹?訛

胡乔木对“三项指示为纲”的分析,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从基本路线(一个中心)和政治(安定团结)、经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两个方面,说明了1975年整顿的指导思想是日后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起点。

在这里,本人还将列举1975年整顿中已经提出或萌发的邓小平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观点:

要全面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把毛泽东思想割裂了。毛泽东同志三条重要指示互相联系,是个整体,是不能分割的,一条都不能忘记。这是我们这一时期工作的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是三项基本实践,现在却把科学实验割裂出来了。

只有基本路线还不够,还要有各项具体路线和政策,不然,基本路线是空的。不仅要路线正确,而且要政策正确,方法正确。

社会主义不是靠吹能吹得出来的。我们不能吹,因为我们现在尽管有了这个基础,但还很穷、很落后,不管是工业、农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几十年时间。

不但各行各业要整顿,党也要整顿。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不整顿,我们这个党就成问题。整党主要放在整顿各级领导班子上。

今冬明春,在整党的同时,要腾出时间来搞好企业管理、生产秩序、设备维修等。

现在只讲斗争,不讲团结。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丢掉了。要大讲增强党的团结,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四人帮”的报刊宣传“只讲斗争不讲团结”,这是不利于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不利于增强党性、消除派性的。

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

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要发挥专业科研机构和队伍的骨干作用。大中型企业要有自己的研究试验机构。要坚持学习与独创相结合的方针。必须虚心地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优良的东西,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以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要多引进一点国外的先进技术,就必须增加出口。要尽快地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多出口。为了加快我国煤炭、石油的开发,可以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按照国际贸易中通行做法同外国签订长期合同,由他们供应适合需要的现代化的成套设备,然后用我们生产出来的煤炭和原油偿还。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绝不能脱离现阶段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否定按劳分配,不承认必要的差别,搞平均主义。

要坚决消除“三废”污染,保护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提倡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努力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

要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不断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中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和上述一系列言论,是日后形成完整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观点、重要思想。据此,我们认定1975年整顿中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是有根有据的,是符合实际的,是站得住脚的。《邓小平文选》的编辑、分卷就是以1975年整顿为界碑的。其第二卷从1975年开始,并在《第二版出版说明》中指明,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重要思想”,“在七十年代中”就“已经提出”。这一论断正可成为本文重申的1975年整顿中邓小平的思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起点的有力佐证。

从1975年整顿的历史,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转折关头产生的世纪伟人邓小平,既是毛泽东事业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人,又是毛泽东事业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者。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原载:《北京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