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六中全会【2】
有三次六中全会专题研究讨论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1990年3月召开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全会强调,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2001年9月召开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全会要求全党,以新的作风创造新的辉煌。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党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全会号召全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有三次六中全会讨论审议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问题并作出决议
1986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99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主要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既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指导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国共产党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全会要求全党,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会要求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十一次六中全会都以党的建设为主题,因而非常重要。如果说第一次六中全会,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党的命运;那么,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习近平的核心地位,这也将开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更从容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更加坚定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党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