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和成功實踐【2】
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包含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等方面的一系列獨創性理論成果,為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理論准備。
(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為了沖破“左”的思想禁錮,打開工作局面,鄧小平同志強調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領導和支持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准的大討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擯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個了不起的偉大覺醒。
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發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強音,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正確認識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根本任務,制定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勇敢地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打開外交工作新局面﹔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引領黨和國家走在時代潮流的前面,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建設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領導我們黨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基礎上,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了許多對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具有開創意義的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為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
(三)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發生嚴重政治風波,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面臨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嚴峻考驗面前,緊緊依靠人民,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成功穩住了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項工作的根本動力,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歷史性突破。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把堅持社會主義與發展市場經濟創造性結合起來,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展開了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領域的全面改革進程,打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的對外開放大門,開創了我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嶄新局面,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由溫飽到總體上達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重大成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外交工作取得新進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豐富和發展。
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准確把握時代特征,科學判斷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集中全黨智慧,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我們黨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加強黨的建設的規律的認識。
(四)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發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給我國發展帶來的嚴重困難,黨中央科學判斷,正確決斷,從容應對,使我國率先在全球實現經濟企穩向好。黨和人民取得了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妥善處置了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經受住了國內外嚴峻考驗,穩定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
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探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包含的各方面目標和任務,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形成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並致力於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進一步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新局面。十年間,我國經濟總量實現由世界第六位到第二位的歷史性跨越,我國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國綜合國力、國家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中國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光明美好的發展前景。
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
90多年來,黨對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懈追求是一以貫之的,探索歷程是充滿艱辛的,偉大成就是舉世矚目的。這主要是因為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堅持團結和依靠全國各族人民,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堅持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和成功實踐必將永載史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