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與哈爾濱:紅色交通線的開創者
李大釗從哈爾濱赴蘇后參加共產國際“五大”的照片
“一大”以后,中共研究在東北地區建黨問題,選定從哈爾濱開始。因為,哈爾濱毗鄰蘇聯,接受馬列主義較早,人民生活困苦,工人革命願望強烈。
我國東北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政治、經濟、軍事均佔重要地位,是帝國主義在中國極力爭奪的地區。20世紀初,日、俄將我國東北地區劃分為兩國的勢力范圍。辛亥革命后,張作霖依仗日本支持,建立起軍閥統治。哈爾濱是國際工商業城市、中東鐵路的心臟,俄、日、美、英、法等均在此設工廠、銀行、商店,廣大人民的生活卻極為困苦。負責北方地區黨的工作的李大釗同志從著手建立紅色交通線伊始,高度關注哈爾濱的局勢發展,多次委派干部,加強對這一地區的革命工作的領導。
紅色交通線的開創者
鄧潔民1914年在天津南開學校,與周恩來結為同窗好友。后考入早稻田大學,在東京與同鄉李大釗同學法政、同住東京基督教青年會,朝夕相處,親如兄弟。1917年6月,鄧潔民遵照母命中止學業回國,在哈爾濱謀生,鑒於教育落后人才匱乏,與城市快速發展很不相稱,決心振興教育,1918年4月與友人創辦東華學校,自任校長。
十月革命后,哈爾濱有眾多白俄涌入,協約國軍隊又以此為供應基地,城市環境混亂,鄧潔民接受李大釗對他的思想影響,確信李大釗革命事業的正確性。1920年8月,經李大釗寫信介紹,馬駿住進了東華學校。東華學校開始成為進步人士落腳的地方。鄧潔民主動擔承把東華學校建成協助進步人士赴蘇的紅色交通驛站。1920年周恩來赴法勤工儉學前夕,專程來哈爾濱向鄧潔民辭行,也住在東華學校客舍。1921年1月,張太雷赴蘇出任共產國際東方局中國科書記,也是經李大釗寫信介紹住到東華學校,並且由鄧潔民幫助辦理護照簽証事宜。5月間,兩朝鮮男女青年經哈爾濱赴蘇參加朝鮮建黨大會,也是由鄧潔民迎至東華學校。當駐哈日本領事偵知后伙同哈市警察局前往檢查,由於鄧潔民在哈爾濱有著很高的聲望和贊譽,事先得知消息,迅將二人轉移他處。從此,紅色交通驛站不斷地迎送著往來於內地與蘇俄的中國共產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