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的艱難出版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4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

b1zktqtP071101001001.jpg

在新中國成立前,第一部向海內外(特別是西方)廣大讀者真實介紹中國共產黨、共產黨人和未來將要建立的新中國的書,恐怕就是著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先生採寫的《西行漫記》了。該書不僅發行面廣,而且影響很大。

國內有一批進步青年讀了這本書,十分向往延安的自由民主。在杭州出生的華君武23歲時正在上海的一家銀行裡做小職員,他以前曾聽到過或從報刊上看到過不少誣蔑共產黨的謠言,后來看了《西行漫記》才恍然大悟。他說:“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延安的一切令我神往。”

1938年夏天,華君武瞞著母親,隻身投奔延安,后來他成了我國著名的漫畫家,並擔任過《人民日報》的副總編輯。

1936年6月,斯諾先生在宋慶齡、張學良的大力幫助下,沖破國民黨軍隊的封鎖線,秘密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安,對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中共領導人和紅軍將士及延安的群眾作了4個多月的採訪。同時,他也將親眼見到的一二·九運動實況講給毛澤東同志聽,並同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結為朋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前夕,斯諾將他在延安的採訪記錄整理成集,取名為《紅星照耀中國》,於1937年10月在英國倫敦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此書的原名是《Redstar i n Chi na》,因排字工人將in錯排為over,斯諾覺得錯得好,英文版正式書名就將錯就錯,譯成中文是《紅星照耀中國》。該書發行后,一時轟動了世界。西方輿論高度評價說:“此書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是震驚世界的成就。”

改名為《西行漫記》

外國的讀者都看到了《紅星照耀中國》,中國讀者卻僅有極少數人聽說有此書而已。1937年11月,斯諾來到上海會見了著名出版家胡愈之等中國朋友,在他的住所裡,就將英國倫敦戈蘭茨公司剛寄來的英文版《紅星照耀中國》樣書贈送給胡愈之。

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過的胡愈之對此書已有所聞,只是沒有看到具體內容,收到斯諾這一“特殊禮物”后如獲至寶。在回家的車上他就開始閱讀,回到辦公室后更是關上門、放下手頭的重要工作速讀這本書。書一看完他立即萌生了將此書譯成中文出版的想法,使中國民眾對中共領導下的那塊“紅色土地”有一個真實而全面的了解。他隨即四處奔走,聯絡了11位文化教育界的救亡志士,共同商量出書問題。胡愈之在座談會上對他們說,國民黨封鎖蘇區,污蔑共產黨,使大眾不了解蘇區、紅軍。現在國共合作抗日,如果這本書能在上海出版,可以讓民眾了解真正的共產黨。

當時國民黨對出版中共情況的紅色書籍查得很嚴,輕則停業整頓、罰以巨款,重則抓人坐牢和出版社關門,所以沒有一家出版社敢公開出版此書。大家商量,還是自己辦個出版社,社名叫復社,社址就設在胡愈之家裡。編輯成員有胡愈之、鄭振鐸、許廣平、張宗麟、周建人、王任叔等十多人,由張宗麟任總經理。為了防止萬一,書名沒有用《紅星照耀中國》的原名,而是採用了比較含蓄的書名:《西行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