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淞:永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3】
三、永遠銘記毛澤東同志領導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歷史貢獻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進行革命,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條件極為不同,必須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對中國革命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行了不懈探索。
面對黨內一度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革命經驗神聖化的傾向,毛澤東同志鮮明地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他從中國社會歷史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系統回答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和領導權等問題,制定了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戰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明確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他把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作為黨領導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並在實踐中正確處理了三者之間的關系。毛澤東同志這一系列探索成果,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什麼樣的革命、怎樣進行革命,以及如何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下經過新民主主義到達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而保証了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任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四、永遠銘記毛澤東同志領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歷史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建立和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完成了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僅用三年時間就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1953年6月,黨中央正式制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採取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方針,實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進行改造的具體政策,創造性地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中,黨和政府創造了一系列由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並成功實現了馬克思、列寧曾經設想過但卻未曾實行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在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黨和政府制定了積極引導、穩步前進的方針,採取由低級到高級的形式,把農民個體經濟逐步改造成了集體所有制經濟。在對手工業的改造中,黨和政府採取了與農業改造大體相同的形式。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確立起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政治領域,毛澤東同志主持制定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地位,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的逐步穩固並繼續發展,構筑了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得到牢固確立。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落地生根,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