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面正確的歷史觀 科學評價毛澤東和黨的歷史【2】

——學習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作者:冷溶    發布時間:2014-01-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和態度

對於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功過,我們黨在1981年作《歷史決議》的時候作出過明確的結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問題今天仍然很受關注,還有一些噪音雜音﹔又由於這個問題事關政治大局,所以,迫切需要進一步從理論上進行說明,講清道理,以統一全黨思想。

習近平同志直面問題,提出了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態度。有這樣幾個重要思想觀點。

一是,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從一切正義事業發展的歷史邏輯的高度,說明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越是偉大的成功其過程越是充滿艱辛。歷史本來就是在曲折中發展的,失敗為成功之母。“我們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經歷世所罕見的艱難而不斷取得成功。”這正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二是,毛澤東同志晚年犯錯誤,有其主觀因素和個人責任,也有復雜的國內國際的社會歷史原因,應該全面、歷史、辯証地看待和分析。“在中國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我們要注意從這個方面去認識和分析毛澤東同志犯錯誤的原因,客觀公正地、全面正確地認識錯誤、吸取教訓。

三是,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做到“六個不能”,即: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隻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

四是,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他們的認識和行動也要受時代條件限制。因此,對待他們所犯的錯誤,要做到“兩個不能”。一個是“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另一個是“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

五是,能否正確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是衡量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否真正對人民負責任、是否鄭重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提出對錯誤採取鄭重態度的標准:“一是敢於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這是對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的重要理論觀點的進一步闡發。我們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採取這樣的鄭重態度。毛澤東同志說,我們黨的“主動權來自實事求是”。鄧小平同志說,我們黨所以是一個好的黨,總是能從錯誤中走出來取得更大成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貫採取這樣的態度。

六是,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指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麼波折和曲折,不論出現過什麼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這就是說,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歷史,著眼未來,把我們的全部歷史作為向前發展的寶貴財富。

上述思想觀點,講得系統、深刻、精辟,有說服力。這是根據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哲學和歷史的高度進行的闡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講話提出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態度,是對《歷史決議》有關內容的豐富和發展,是在今天的認識基礎上闡述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