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面正確的歷史觀 科學評價毛澤東和黨的歷史【3】
——學習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把黨和人民90多年的實踐及其經驗當做立身之本
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闡述了改革開放的由來和偉大意義,指出:“35年前,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我們黨解決了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根據新的實際和歷史經驗確立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道路這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他高度評價改革開放的意義,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離開改革開放,也沒有中國的明天。”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與黨全部奮斗史的關系,是習近平同志闡述的一個重要問題。他強調,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實踐,是這一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決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把黨和人民90多年的實踐及其經驗,當做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丟的立身之本,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他再次闡述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的關系,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這些精辟論述,把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在我們黨90多年奮斗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毛澤東同志為我們今天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的貢獻,講得非常清楚。他動情地說:“今天,我們可以告慰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是,在他們帶領黨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習近平同志明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開創和發展的偉大事業堅持好、發展好。”這種清醒的認識、鮮明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和神聖的責任感,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同志這篇重要講話,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新的認識高度,對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和黨的歷史這樣的重大問題作出的全面闡釋。我們要認真學習講話精神,始終堅持全面正確的歷史觀,牢記“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