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南親歷中美大使級會談

作者:馮小衛    發布時間:2014-04-17   
分享到 :

王炳南,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長期從事統戰工作和外交工作,做過周恩來的助手,當過毛澤東的秘書,在國共兩黨之間,在中美兩國之間,他穿梭往返,立下了武仗文打的功績,是一位頗富傳奇色彩的外交家,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出席日內瓦會議

1949年新中國誕生后,王炳南即任外交部辦公廳主任。

1954年4月下旬,著名的日內瓦會議在瑞士召開。我國政府正式任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為中國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的首席代表,副外長張聞天、王稼祥、李克農為代表。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擔任代表團秘書長。

王炳南受周總理委托籌組代表團。在提出成員名單時,他向總理建議,要多去一些人,包括各方面人士和專家。一則為了應付各方面工作,便於和與會各國廣泛交往、深入接觸﹔二則讓更多的同志走出去,擴大見識,增長參加國際斗爭的經驗,同時也要顯示新中國強大的外交力量。他還負責制訂代表團的制度和紀律,准備會議涉及的各方面問題的資料以及所需的著裝等。為了應付記者招待會上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專門召開模擬的記者招待會,進行演習。

會前,王炳南率領先遣隊先期到達日內瓦,安排代表團的住宿和安全問題,了解會議具體日程和應注意事項。他們在日內瓦近郊租了一幢備有漂亮花園的大別墅,大家風趣地稱它為“華山大別墅”。

1954年4月,日內瓦會議在國聯大廈隆重舉行。會議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討論朝鮮問題,歷時51天,因美國代表團多方破壞,沒有達成任何協議而告結束。第二階段舉行了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限制性會議。關於印支問題的討論原比朝鮮問題復雜得多,卻因奠邊府大捷、法國拉尼埃政府倒台,加之美國在會議上很孤立,法國不願完全聽從美國,使得印支問題反而有了取得協議的可能。會議期間,蘇、中、越、朝始終緊密合作,在印支問題上蘇、中、越團結一致,同美、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和耐心的談判。王炳南按周總理的指示,經常去找范文同,互相通報情況,交換意見。他們怕被竊聽,經常在洗涮室裡打開水龍頭談話。會議最后終於達成了協議,恢復了印度支那和平。

日內瓦會議期間,莫洛托夫找到周總理傳遞了一個信息,說美國代表團團長杜勒斯未抵日內瓦之前,副團長(美國副國務卿)史密斯在他們邀請吃飯時,流露出批評美國政府的看法,認為美國對中國實行敵對政策是不現實的。莫洛托夫還說,史密斯在二次大戰中是美國在歐洲作戰的將軍,很有地位,他的這種觀點,值得重視。從實際表現看,5月初杜勒斯回國后,史密斯成了美國代表團團長,在6月16日周總理發表全面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六點方案后,史密斯即席發言說,周恩來先生的建議包含著可供討論的內容。這表明了美國領導集團中對中國態度並不是鐵板一塊。會議將要結束的一天,很多人聚在酒吧間喝茶,史密斯端著酒走過來,主動找周總理的翻譯浦壽昌攀談,這是沒有先例的舉動。他說:“你的英文講得漂亮,地道的美國音,你是在哪兒學的?”

他還贊揚中國的古老文化,講了許多友好的話。這在敵對的兩個代表團來說是不尋常的。王炳南對史密斯這一舉動很重視,立即向周總理作了匯報。周總理極善於抓住機會做工作,他說:“好啊,既然史密斯願意而且敢於同我們接觸,那明天休息時,我也找他談談。”第二天休息時,王炳南一直在觀察,尋找機會讓周總理和史密斯直接交談。當他發現史密斯一個人走向櫃台去喝咖啡時,便趕緊把周總理引到那裡去。史密斯這時左手拿著雪茄,看見周總理向他走來,並要向他伸出手時,他急忙用右手去端咖啡,這樣就無法握手了。但他卻笑容可掬地和總理打招呼,客客氣氣聊了一陣子。史密斯又一次贊揚了中國的古老文明,美麗河山,還說他非常喜歡中國瓷器,在他家的客廳裡就擺設著許多中國瓷器。

會議結束的最后一天,史密斯又在休息時間來同周總理交談。他說:“會議即將結束,能夠在這裡和你認識,我感到非常榮幸和高興。你們在這次會議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希望不管朝鮮也好,越南也好,都能恢復和平。”說完,他抓住總理的胳臂搖晃了幾下,笑瞇瞇地走開了。據說,杜勒斯離開前給美國代表團立下了一條紀律,無論誰都不准和中國代表團的人握手。史密斯遵守了杜勒斯的紀律,同時又聰明地用搖胳臂的方式表達他對周總理的欽佩和友好之情。

當時國際上流行很廣的一種誤傳,說什麼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拒絕了。王炳南后來鄭重地指出,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日內瓦會議打開了中美會談的大門。當時美國的一批在朝鮮戰場上被俘的軍人和在中國犯了罪的平民尚關押在中國。而中國也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美國政府受到了公眾強烈輿論的壓力。它既想要求遣回那些在華人員,卻又不願同我們直接接觸,以免造成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成事實。為打破中美外交僵局,中國代表團發言人向新聞界發表了美國政府無理扣押我僑民和留學生的談話,而且表示中國願意就被美國扣押人員問題同美國舉行直接談判。王炳南被指定為中方代表,宦鄉、柯柏年等參加﹔美方代表是約翰遜(當時是美國駐捷克大使,他曾參加過朝鮮停戰的板門店談判)。

以王炳南為中方代表的中美雙方,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從6月5日到21日舉行了4次會談。第一次會談,地點由美方選擇在國聯大廈一間隻有幾套沙發而沒有桌子的會客室,給人感覺是會客而不是會談。當王炳南等中國代表到達時,約翰遜和他的助手主動迎上來握手,王炳南等也隨便寒暄幾句。會談進行了半小時,氣氛比較輕鬆,但沒有涉及實質問題。

第二次會談由中方選擇在國聯大廈擺有一張大長桌的房間,雙方各坐一邊,氣氛顯得嚴肅些。約翰遜提交了他認為是被中方拘留的美國僑民和軍人的名單,並要求給予這些人早日回國的機會。王炳南答復說:“隻要雙方都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還說:“在中國的美國僑民,隻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是會得到保護的。他們可以在中國境內居留,從事合法的職業。如果他們為了某種原因要離開中國回美國去,隻要他們沒有未了的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他們隨時都可以走。實際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已經有1485名美國僑民離開了中國。至於極少數在中國從事間諜和破壞活動的,他們被扣押是罪有應得。你方交來的名單,我們將進行研究並將在下次會談中答復你們。關於美國政府扣留的中國留學生問題,我們准備在下次會談提出。”

第三次會談,王炳南首先答復了上次會談中美方提出的問題。他心平氣和地說道,中國方面同意因犯罪而被扣押的美國僑民和軍事人員通過中國紅十字會與他們的家屬通信,家屬也可給他們郵寄小包裹。中國政府是按他們所犯的罪來量刑的。判刑后,如罪犯表現好,中國政府可以考慮減刑或提前釋放。我們曾經這樣做過。至於約翰遜先生上次會談中交來的名單,一經中國代表團收到這些人員的材料,當與美國約期會談。當他談到美國政府無理扣留我國留學生,不准他們回國的問題時,嚴正指出:中國現有五千多名留學生在美國,有不少留學生要求回國,但遭到美方的百般刁難。當他們向美國政府申請離境時,美國政府卻通知他們不得離開,甚至威脅說,誰要違反這一命令,將被判處5000美元以下罰款或者5年以下徒刑,或者同時予以兩種處罰。這是毫無道理的。

我國在美國的一大批愛國的、有成就的留學生,包括早年去美留學的錢學森、趙忠堯等,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歡欣鼓舞,積極籌劃回到祖國的懷抱。但他們不但受到美國的扣留,還受到非法的監禁、逮捕和虐待。新中國有責任有義務保護他們回國,新中國的建設更需要他們。所以王炳南嚴正要求美國政府:“立即停止扣留中國學生,並恢復他們隨時離美國返回中國的權利。留居美國的中國僑民,也同樣享有隨時回國的權利。”

約翰遜卻把扣留中國學者的行為說成是按美國法律行事。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政府確曾發布過一道命令,規定凡高級物理學家,其中包括受過火箭、原子能以及武器設計等教育的中國人,都不准離開美國。王炳南對此多次提出指責和批駁,並堅決強調,這條無理的規定應予廢除。

第四次會談中,王炳南首先建議雙方起草一個聯合公報,宣布住在一方的對方守法僑民和留學生將具有返回祖國的完全自由,並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由第三國代管雙方僑民和留學生的利益。美國的態度很頑固,它隻想做於它有利的事,得到它想得到的,約翰遜拒絕了上述建議。

王炳南在和美國的初次談判中,態度始終是積極主動的,提出的要求是通情達理的,既靈活又堅持原則,從而使這次會談成為后來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前奏,連美國的杜勒斯也不願再關死大門了,當然中國也願意在沒有正式外交途徑的情況下打開一條表達意見的通道。

在整個日內瓦會議上,王炳南協助周恩來運用高超的外交技巧,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爭取了世界各國朋友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贏得了中國在日內瓦談判的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