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日記【2】
5月24日 晴
今天有關同志分批參觀井岡山。有的同志去五大哨口、黃洋界參觀,有的同志去井岡山烈士紀念碑、井岡山博物館參觀。
我去井岡山博物館參觀。
井岡山博物館座落在茨坪西面,離我們住處茨坪賓館僅一華裡。博物館裡分五個展覽廳。展示了從毛主席上井岡山開始,經過艱苦的斗爭,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歷程。展覽館收集了大量的當年紅軍用過的實物,集中體現了毛主席等革命前輩在井岡山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巨大貢獻,對我的啟發教育很大。
看完整個展覽,我還有一些感覺。如有些展覽品的處理比較零亂﹔有的地方文字說明不夠清楚﹔有的歷史事實介紹得不夠完整……尤其是對當年井岡山紅軍的來歷及組成情況沒有說清楚﹔井岡山紅色政權的建立經過有介紹,但組織機構等情況與毛主席著作上講法不一致。這些問題在我腦子裡環繞著。
我參觀回來后,和張平化、劉俊秀等同志一起吃飯時討論過上述問題,他們亦有同感。
飯后不久,主席出來散步。我一邊陪主席散步,一邊向主席匯報了我今天參觀井岡山博物館的情況,將一直環繞在腦子裡的問題向主席提了出來。
我問主席:“當年井岡山的紅軍是由哪幾支部隊組成的?”
毛主席說:“當年井岡山的紅軍由四支部隊組成。一支是我率領的秋收暴動起義的部隊。這支部隊在三灣改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在井岡山時期被編為第三十一團。實際上隻有兩個營一個連的兵力,在永新、寧岡兩縣交界處駐扎。
“第二支部隊是井岡山上原來有的兩支小的農民地方武裝。這兩支小部隊分別由袁文才、王佐領導。經過我們派人上山做工作,他們同意我們上山,並接受改編,但有一個條件即保留原來的建制,保留他們一定的獨立性。這兩支小部隊后來改編成為三十二團,袁文才當團長,王佐當副團長,何長工被派去當黨代表。
“第三支部隊是八一南昌起義的部隊。這次起義打響了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反革命武裝的第一槍。在部隊向廣東潮州汕頭進軍時遭到失敗,由朱德、陳毅率領的一部分部隊退出廣東,經閩、贛邊轉入湖南南部和湘南農軍會合,並派人和我聯系。當得知他們要上井岡山來的消息后,我曾帶一個團到湖南桂東地區去接他們。結果由於當時聯絡困難,沒有接到,隻接到由蕭克帶領的一支小部隊。我們回到井岡山后又聽到有消息說朱德、陳毅已提前到達酃縣與攸縣交界的地方。我又再次下山去接他們,與朱德、陳毅的部隊在湖南酃縣會見。這樣由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這幾支部隊於5月4日在井岡山會師后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后改稱為紅軍第四軍)。
“1928年12月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的紅五軍也來到永新、蓮花、寧岡一帶與我們會合。這樣,井岡山的四支部隊對外稱紅四軍、紅五軍。山上的人多了,吃、住都有困難,人員來自不同成分組成的四支部隊,紅軍內部的矛盾也多了。但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三大民主,經過商討,問題和矛盾都能不斷得到解決。
“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部隊開始離開井岡山,先后到贛南、閩西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在福建西部的龍岩、永定、上杭等縣建立了革命政權。以后又擴大到江西瑞金縣。這樣,中國大地上有了一大塊革命根據地,革命的形勢進入一個高潮。
“由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和由王佐率領的三十二團守備井岡山,堅持斗爭。”
毛主席興致勃勃,一口氣講了當年井岡山紅軍的來歷與組成的情況,使我對井岡山紅軍的歷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中國革命早期革命斗爭歷史有了新的更深的了解。
5月25日 小雨轉晴
今天井岡山下著小雨。雨霧環繞群山,一眼望去,感到景色格外秀麗、迷人、清新和舒適。上午主席休息得很好。中午一時左右,主席派人通知我,說今天下午要見我們,要我通知張平化、劉俊秀同志,下午二時許到主席住地去。
下午二時許,我們三人准時到達主席住處的會客室。主席聽到我們到來,滿面笑容出來和我們一一打招呼。
毛主席說:“這幾天你們在井岡山觀感如何啊?張平化是酃縣人,俊秀是永新人,東興是贛東北弋陽人。你們到井岡山的機會比我多,情況比我了解。我是三十八年前來過的,現在的井岡山和過去是大不一樣了,你們是不是也覺得大不一樣了?”
張平化同志說:“我雖然是本地區人,但解放后我隻來過一次,對井岡山現在的情況也不是很熟悉。”
我說:“我在江西工作期間,到井岡山來過兩次。”
劉俊秀同志說:“我一直在江西工作,到井岡山來的機會比較多。”
毛主席說:“這次你們陪我一起來井岡山印象如何呀?”
我們說:這次能陪同毛主席來井岡山參觀學習,感到特別高興,也是我們一生難遇的機會。過去我們讀主席寫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因為沒有實際感受,領會不深。通過這次跟隨毛主席來井岡山實地看看,對井岡山的地形、地理位置,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有利條件,當年井岡山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加深了對黨史、革命歷史的認識。今天的井岡山變化很大,和過去比是確實不大一樣了。
毛主席聽后深情地說:“我離開井岡山已經三十八年了。這次舊地重游,回憶起三十八年前的這段歷史,心情總是非常激動的。為了創建這塊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想回井岡山看看,一別就是三十八年啊!我的心情和你們一樣高興、激動。沒有過去井岡山艱難的奮斗,就不可能有今天了。”
毛主席激動不已,繼續對我們說:“什麼事情都是開頭難。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事變,宣布反共。5月21日,發生‘馬日事變’,反動軍閥許克祥在長沙圍攻省工人會、省農協會,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7月15日,汪精衛又在武漢發動了反革命事變。中國革命遇到了巨大的挫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我才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后來瞿秋白他們在湖南弄到了一個小冊子,裡面有我說的‘槍杆子裡面可以出政權’的話。他們大為惱火,認為‘槍杆子裡面怎麼能出政權呢?於是就把我的政治局候補委員給撤了,以后又說中央委員也要撤了。這件事不知怎麼傳到井岡山,說是把我的黨籍也開除了。這樣一來井岡山人也火了,不服氣,為我打抱不平,要向中央寫報告恢復我的黨籍和名譽。我勸他們不要寫了,開除就開除了,有啥子要緊?他們真開除了我的黨籍,我還是要干共產黨的。井岡山人聽了我的話,很認真地說:‘開除了你的黨籍,你就不能當黨代表了,但師長總還是可以當得吧。’”
毛主席說到這裡笑著對我們說:“你們說井岡山人對我好不好啊?”
毛主席思潮澎湃,繼續說:“1927年9月份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隊伍有原武昌國民政府警衛團(指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編者注),平江、瀏陽的農軍和安源的工人武裝。在修水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我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
“當時秋收起義的目標是攻打長沙。我們分別從修水、銅鼓、安源等地向長沙發起進攻。一團取道長壽街,三團主攻東門市,准備在瀏陽與北上的二團會合。結果在圍攻戰中,原來收編的舊白軍殘部(指起義前夕,收編的流落在鄂南一帶的黔軍殘部邱國軒團——編者注)叛變﹔加上敵眾我寡,我軍又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攻打長沙的軍事行動就告吹了。
“秋收起義的部隊於1927年10月轉戰至永新、寧岡兩縣交界的三灣村。戰斗中我觀察到這支隊伍在戰斗中有不聽指揮、紀律鬆懈、不會做群眾工作的現象。有的人還有舊軍隊的不良習氣,亂拿群眾的東西﹔有的人有農民意識,愛佔小便宜。另外,還有官兵關系不平等、缺乏民主空氣等問題。我提議部隊在此整編,把原來的四個團改為一個團,實際當時隻剩下兩個營,七個連,不足千人。對於那些對革命灰心喪氣、搖擺不定的舊軍官,根據整編原則,願者留,不願留者發給路費讓其回家。這樣,願意留在革命隊伍的都是經過戰斗和過慣艱苦生活的,政治上堅定的貧苦出身的工人、農民以及革命軍人。人雖然少了,但卻精干得多了。”
毛主席喝了一口水,不間斷地說:“為了加強共產黨對部隊的領導,首先開始在部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做到班有黨員,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在連以上各級都設立黨代表,從此這支部隊完全處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為了革除舊軍隊的不良制度和習氣,我們提出建立新型的帶兵方法。實行政治上官兵平等,進行民主建軍,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賦予士兵委員會很高的權力,軍官要受士兵委員會的監督,做錯了事要受士兵委員會的批評甚至制裁。整編前,官兵生活待遇相差懸殊。整編后,改成官兵完全一致,軍官和士兵吃一樣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很快使官兵的關系密切起來。部隊在三灣完成整編后,我開始考慮上井岡山的問題。
“井岡山位於羅霄山脈中段,與廣東、湖北、江西、湖南交界。周圍五百裡全是峭壁山崖,古木參天。隻有五條山洪沖成的小道通向山頂,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井岡山鄰近的遂川、寧岡、永新、酃縣、茶陵、蓮花等縣均有黨的活動和農民運動,具備一定的政治條件。
“山上有兩支地方武裝。一支是袁文才領導的農民自衛軍。袁的部下有一個曾在廣州我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的人。袁文才聽說我到了井岡山附近,就派這個人來寧岡古城看我。他和我談得不錯,並表示袁文才歡迎我上山。后來我又派何長工上山與這兩支農民武裝的領導人取得了聯系,並做了大量的工作。袁文才、王佐的態度很熱情,都歡迎我上山。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上井岡山的時機基本成熟。十月份我向部隊宣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之后開上井岡山。袁文才、王佐的部隊夾道歡迎我們。上山后袁文才、王佐同意接受我們改編。他們兩支部隊編成一個團。這個團人員混雜,經常是在編不聽調,不大好管理。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畢竟還是服從了我們黨對他們的改編,接受了黨的領導,成為井岡山革命隊伍的組成部分之一了。”
毛主席沉默了片刻,又講了起來:“井岡山是座好山,地形條件好,群眾基礎好。當時我們在井岡山生活條件是相當艱苦的。住的是破草房,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穿的是百家衣。自己有什麼穿什麼,沒有統一的服裝。夜裡蓋的是禾草,腳上穿的是草鞋。有的同志甚至連草鞋都穿不上,打赤腳。上山下山全靠兩條腿。所有吃的、用的東西全靠兩肩挑。當時除極少數人說點風涼話,鬧點情緒外,大多數人是堅定樂觀的,戰斗力還是蠻強的。當年11月,我們利用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攻打茶陵縣城。紅軍官兵斗志昂揚,作戰勇敢,不到一小時就攻下縣城,建立了井岡山地區第一個工農兵政府。1928年1月,我率領部隊攻打遂川縣城,紅軍官兵猛打猛沖,一鼓作氣攻入城內,取得較大的勝利。當時正值過春節,部隊進城后嚴格遵守紀律,熱情宣傳群眾,並執行‘保護工商業利益’等政策,受到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經過幾次大的戰斗后,井岡山周圍的永新、蓮花等縣相繼建立起黨的組織和工農政權,各區、鄉紛紛成立起農會、赤衛隊、少先隊、婦女會等組織。經過半年的艱苦奮斗,數不清的大小戰斗,証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是拖不垮,打不爛的。幾經失敗、周折,我們在井岡山站穩了腳根,擴大了、鞏固了井岡山這塊革命的根據地。這一段歷史,使紅軍在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問題上進一步統一了認識。沒有井岡山人民的支持,沒有井岡山做后方休整地,戰斗的勝利就沒有保障。所以現在人們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
“今天井岡山各方面比起三十八年前是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車,住樓房,吃飯是四菜一湯,穿的是干淨、整齊的衣服,真是神氣多了。我相信井岡山將來還會變得更好,更神氣。但是我勸大家,日子好過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今天我講了許多過去的故事,你們還可以再去訪問一些井岡山的人民群眾。老井岡山人都知道過去井岡山斗爭是如何艱難困苦的,都知道無數的井岡山人為了中國革命奮斗犧牲的精神。井岡山不愧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沒有井岡山過去艱苦卓絕的奮斗,就不會有今天革命的勝利。勝利真是用生命換來的呵!”
毛主席一說就講了兩個多小時,沒有人打斷他的講話。我們聽著主席滔滔不絕地講述當年井岡山的斗爭生活、戰斗情景,很受教育和鼓舞。
主席最后說:“我今天說的是1927年至1928年底井岡山的情況。后來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部隊開始離開井岡山,先后到贛南、閩西地區。在東征福建后,開辟了新的革命根據地,以后又擴大到江西瑞金一大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由彭德懷領導的紅五軍和由王佐領導的三十二團在井岡山堅持斗爭。今天說了不少話,就先說到這裡。”
我們仔細聽完主席講井岡山創立和發展的經過,難得聽到主席今天講了這麼多話。我用心、用筆拼命記錄毛主席講的每句話,生怕遺漏掉什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