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的終結

作者:王廣    發布時間:2016-02-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

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既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也是一場嚴峻的理論斗爭。經過理論學術界深入系統的辨析、研究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和危害已經徹底暴露出來,大白於天下。

當前,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斗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應當深刻洞察歷史虛無主義新的手段和表現形式,不失時機地將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斗爭引向深入,徹底終結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言論,讓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在更加深廣的范圍內獲得鞏固提升。

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已徹底暴露

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受多重復雜因素的影響。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河殤》的出籠算起,歷史虛無主義在中國的暗流涌動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理論學術界始終向這一錯誤思潮展開堅決的理論斗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高度重視對黨的歷史的總結運用,為堅持唯物史觀、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理論學術界圍繞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旗幟鮮明地發聲亮劍,從多個角度、層面對這一錯誤思潮進行了深入批判。2015年底推出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虛無主義批判文選》,系統梳理了近十年來尤其是近幾年來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代表性文章,就是對這一重大理論斗爭的一次集中展示。

經過理論學術界的長期艱苦工作,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已經充分顯露,徹底辨明,無論披上怎樣學術化的外衣,玩弄多麼新異的詞句,都已經掩蓋不了其根本訴求。從本質上說,歷史虛無主義不是任何一種學術思潮,而是一種反動政治思潮,其要害歸根到底就是兩點,一是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為了實現這一圖謀,歷史虛無主義主要下手的領域,集中在“三史”,即黨史、國史、中國近現代史,以“還原歷史真相”、“重評歷史”等為旗號歪曲歷史、篡改歷史,尤其是對黨的領袖和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極盡侮辱、攻擊之能事。正是由於歷史虛無主義抱著這種價值預設的目的,因而就談不上任何研究方法,談不上任何嚴肅的研究,它所慣用的是主觀臆測、斷章取義、無中生有、抹黑虛構等手法。從這一意義上說,歷史虛無主義已經沒有任何神秘之處,它隻不過是一隻出於政治用心而捏造出來的丑陋的、拙劣的、愚蠢的紙老虎,登不上學術的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