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黨內民主發展的歷史考察【2】

作者:王樹林    發布時間:2016-04-26    來源:北京黨史
分享到 :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以后,中共黨的隊伍迅速發展和壯大,抗戰情勢日趨復雜和艱難。1939年10月,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要“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而且稱之為一項“偉大的工程”。中共黨內民主建設即是這項工程的重要內容。因此,中共中央努力探索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途徑。

按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路,從1942年春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展全黨范圍的整風運動,以期破解黨內民主發展的難題。1945年4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整風運動的結束。整風運動使中共黨內普遍地經歷了一次馬克思主義的洗禮,為黨內民主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精神動力。整風運動過程中所採取的黨內斗爭和黨內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為黨內民主的發展創造了新范式,對促進中共黨內民主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一)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為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使黨的思想從主觀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整風運動把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注入中國傳統的治學理念——實事求是,使之成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提供了思想方法和行動指南。

(二)群眾路線的實行為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探尋了較為有效途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工作方法。整風運動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同群眾路線聯系起來,將民主和集中視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運用,不僅賦予民主集中制思想以更加廣泛和深刻的內涵,而且為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三)“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的制定為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確立了價值原則。針對歷史上黨內政治生活中採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錯誤做法,整風運動提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用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后”﹔而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對待思想上、政治上的毛病,決不能用魯莽的態度,必須採用“治病救人”的態度,這樣才能行之有效。“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規范化提供了價值原則。

(四)“批評與自我批評”方式的提出為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模式。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整風運動創造性地提出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樣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方式。其基本原則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重新團結的目的,做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這是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新的實踐模式。

經過延安整風運動,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達到了空前的統一。為了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並把中國引向光明的前途,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對抗日戰爭時期黨內民主的發展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和概括:

(一)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總綱確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黨章條文規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覺悟程度和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中共黨員的義務。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以自己領袖名字命名黨的指導思想,既是中共在政治上、思想上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共黨內民主發展的重大成果。

(二)中共七大對黨的優良作風作了理論上高度的概括。中共歷來注重作風建設,並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形成了許多好的作風。延安整風在評判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的過程中,否定了中共黨內存在的不良作風。中共七大的政治報告,科學地概括了黨的優良作風,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提法,既是對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進程的總結,也是中共黨內民主發展的新起點。

(三)中共七大科學地界定了黨的民主集中制,闡述了民主與集中的辯証關系。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指出,中共黨的組織機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建設起來的。“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依照民主集中制,黨的各級領導機關的產生原則上須經過黨內民主選舉,黨的政策在正式作出決定之前,黨員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權利等。因此,民主集中制既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體現了黨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黨的上級組織與下級組織的關系,黨員個人與黨的組織的關系,以及中共黨內的群眾路線。

(四)中共七大明確規定了黨員的義務和權利。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在中共歷史上第一次規定黨員的義務和權利,規范黨員的思想和行為。一方面,保証了黨內的政治生活更加正常,提高了黨員對黨的事業的積極性與責任心,並保証了黨的行動的統一﹔另一方面,對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的規定,使黨員有了行使權利的法規保証和合法基礎,使黨內民主建設有了完整的現實體系,使黨內民主發展有了穩固而可靠的主體力量。

從回顧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共七大本身即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的盛會。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和候補代表,除極少數情況例外,均為會前民主選舉產生。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既充分尊重了代表們的意見,又使選舉結果公平合理,是中共黨史上空前的民主。中共七大的報告、決議、文件等不僅事前均經中央作了充分准備而形成,而且還經過全體代表、各代表小組代表團會議詳盡地討論,提出意見加以修改、補充而完成。中共七大代表們評人論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體現了民主和團結的精神。從民主選舉到民主決策再到民主精神,中共七大在黨內民主發展史上均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三、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黨內民主發展的歷史地位

在抗日戰爭中,中共黨內民主的建設和發展,不僅充分地調動了全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黨的凝聚力與戰斗力,而且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主,實現抗戰的熱情,奠定了抗戰最終勝利的堅實基礎。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開展黨的建設過程中創造的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范式在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中國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而進行的一場波瀾壯闊的斗爭。在這場斗爭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歷史性轉變:一是中華民族從生死存亡的絕地走向獨立和解放,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革命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從而成為決定戰后中國前途和命運的主要因素。中國共產黨將黨的建設事業與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相結合,在抗日戰爭中加強黨的建設,發展壯大黨的力量。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發展,黨內民主制度化的建設,充分調動了全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黨的凝聚力與戰斗力。黨的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的壯大,共產黨員在民族戰爭中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黨的團結的實現,黨的思想的成熟,在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支撐下最終形成了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合力。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黨內民主建設的示范效應推動了抗日根據地民主事業的發展,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主,實現抗戰的熱情。中共在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中採取“三三制”原則,即實行在政府工作人員中,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中間派各佔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權制度。這不僅是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手段,也是中共在政權建設中實施民主制的嘗試。在抗日根據地政權中當選的黨外人士有職有權,政治參與熱情高漲。為了團結全社會各種力量一致抗戰,鞏固抗日根據地,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中共十分注重人民群眾對黨的監督,尤其是黨外人士的民主監督。而參議會作為抗日根據地的代議機構,是人民群眾實現民主監督的重要渠道。參議會實行選舉制度,賦予抗日根據地人民群眾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置黨和政府各級官員於人民群眾的民主監督之下,從而激發了他們當家做主的政治熱情。中共抗日根據地的民主人士參加政府及各級參議會代表人民行使對黨和政權機關人員的監督,是中共黨內民主向人民民主的延伸,為抗戰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民眾基礎。尤為重要的是,抗日根據地民主事業的發展為中共在新中國政權建設中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鑒,那就是以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推動人民民主事業的進步。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等出現了嶄新局面,標志著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在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達到空前團結和統一,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引領下沿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前進。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黨的建設過程中構建了一系列的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行為准則,標志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歷史的新高度。尤其是延安整風運動的開展,不僅使中共黨內從教條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提高了全黨結合中國革命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水平,而且創造了既成功解決黨內思想分歧和矛盾,又促進全黨團結和統一全黨思想這一中共黨內民主的新范式。諸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評與自我批評”等話語體系,不僅是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標識,而且在歷史的積澱中成為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元素。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從遵義會議到中共七大,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進程總體上呈現正常、健康、積極、穩定的趨勢。然而,在抗日民族戰爭中,由於歷史慣性的作用和現實斗爭的需要,中共黨內政治生活並未能完全脫離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權的狀態。盡管中共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行為准則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但是中共黨內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理論和實踐仍然存在拓展的空間。因此,中共黨內民主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歷史過程。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北京 100080)